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η5-(2,5-Ph2-3,4-Tol2-C5(OD)))Ru(CO)2H] | 847910-39-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η5-(2,5-Ph2-3,4-Tol2-C5(OD)))Ru(CO)2H]
英文别名
[2,5-Ph2-3,4-Tol2(η5-C4COD)]Ru(CO)2H
[(η5-(2,5-Ph2-3,4-Tol2-C5(OD)))Ru(CO)2H]化学式
CAS
847910-39-8
化学式
C33H26O3Ru
mdl
——
分子量
572.63
InChiKey
ABIUJCQUCPVKTL-NLAJNYEI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η5-(2,5-Ph2-3,4-Tol2-C5(OD)))Ru(CO)2H]苯甲醛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D2 为溶剂, 生成 ([2,5-Ph2-3,4-Tol2(η5-C4CO)]2D)Ru2(CO)4(μ-H)
    参考文献:
    名称:
    羟基环戊二烯基氢化钌在不同极性和氢键能力的溶剂中氢化物和质子协同转移的动力学同位素效应证据
    摘要:
    Shvo 的羟基环戊二烯基氢化钌 (4) 的甲苯基类似物有效地将氢化物和质子转移到苯甲醛或苯乙酮以产生醇。这种还原可以在甲苯、二氯甲烷和 THF 中进行。在 0 °C 下,甲苯和二氯甲烷中苯甲醛的还原速度比 THF 中的还原速度快约 300 倍。在 0 °C 下,在每种溶剂中苯乙酮的还原速度比苯甲醛慢 75 到 150 倍。尽管速率存在差异,但机理研究已经为每种溶剂中酸性和氢化氢的类似协同转移提供了证据。向 THF 中加入水导致速率进一步降低,同时 OH/D 动力学同位素效应增加,RuH/D 动力学同位素效应降低。向甲苯或二氯甲烷中加入过量的醇会导致还原速率的显着延迟。在 THF 和酒精存在下的较慢速率归因于稳定...
    DOI:
    10.1139/v05-140
  • 作为产物:
    描述:
    [2,5-Ph2-3,4-Tol2(η5-C4COD)]Ru(CO)2D 、 氢气四氢呋喃 为溶剂, 生成 [(η5-(2,5-Ph2-3,4-Tol2-C5(OD)))Ru(CO)2H]
    参考文献:
    名称:
    Shvo 的羟基环戊二烯基钌氢化物在亚胺加氢过程中限速步骤变化的异构化和氘加扰证据
    摘要:
    羟基环戊二烯基氢化钌 5 可在室温以下有效还原亚胺。氮上更好的供体取代基导致更快的速率和速率决定步骤从氢转移到胺配位的转变。在 11 摄氏度时减少缺电子 N-亚苄基五氟苯胺 (8) 导致游离胺和 k(OH)/k(OD) = 1.61 +/- 0.08 的动力学同位素效应,k(RuH)/k(RuD) = 2.05 +/- 0.08 和 k(RuHOH)/k(RuDOD) = 3.32 +/- 0.14,表明限速协同氢转移,类似于醛和酮还原提出的机制。还原富电子的 N-烷基取代亚胺、N-异丙基-(4-甲基)联苯胺(9)、伴随着容易的亚胺异构化和氘标记从 5-RuDOH 还原到胺复合物的 N-烷基取代基和回收的亚胺中的混乱。在 -48 摄氏度的 N-亚苄基-叔丁胺 (11) 还原中观察到逆平衡同位素效应 (k(OH)/k(OD) = 0.89 +/- 0.06, k(RuH)/k(RuD) ) =
    DOI:
    10.1021/ja044450t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Hydrogen Elimination from a Hydroxycyclopentadienyl Ruthenium(II) Hydride:  Study of Hydrogen Activation in a Ligand−Metal Bifunctional Hydrogenation Catalyst
    作者:Charles P. Casey、Jeffrey B. Johnson、Steven W. Singer、Qiang Cui
    DOI:10.1021/ja043460r
    日期:2005.3.9
    undergoes hydrogen elimin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PPh3 to produce the ruthenium phosphine complex [2,5-Ph2-3,4-Tol2-(η4-C4CO)]Ru(PPh3)(CO)2 (6). In the absence of alcohols, the lack of RuH/OD exchange, a rate law first order in Ru and zero order in phosphine, and kinetic deuterium isotope effects all point to a mechanism involving irreversible formation of a transient dihydrogen ruthenium complex B
    甲苯中的高温下,[2,5-Ph2-3,4-Tol2(η5-C4COH)]Ru(CO)2H (3) 在 PPh3 存在下进行氢消除,生成膦配合物 [2,5 -Ph2-3,4-Tol2-(η4-C4CO)]Ru(PPh3)(CO)2 (6)。在没有醇的情况下,缺乏 RuH/OD 交换、Ru 中的一级速率定律和膦中的零级速率定律以及动力学同位素效应都指向一种机制,涉及瞬态二氢络合物 B 的不可逆形成,失去H2 得到不饱和配合物 A,并被 PPh3 捕获得到 6。DFT 计算表明,涉及氢从 CpOH 基团直接转移到形成 B 的机制具有太高的势垒,无法考虑。DFT 计算还表明,醇或 3 的 CpOH 基团可以为 B 的形成提供低能量途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