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类除草剂是一大类基于苯环结构的农药,主要用于农业生产中控制杂草生长。这类化合物通过干扰植物细胞代谢过程来发挥其作用,通常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耐雨水冲刷性以及较长的作用持久性。
主要种类与作用机制百草枯:属于非选择性除草剂,能够杀死几乎所有的杂草和双子叶作物。它通过破坏植物的酶系统,特别是那些依赖于谷氨酸解氢酶的细胞,从而阻止氨基酸合成。
二氯苯醚菊酯:这是一种有机氯除草剂,通常作为土壤处理剂使用。它可以被根部吸收并通过植物输导组织向上转移至各个部位,影响生长点和叶片功能,导致植物死亡。
莠去净:又名2,4-D(2,4-二氯苯氧基乙酸),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选择性除草剂,特别针对阔叶杂草。它能够促进植物体内激素的不平衡,干扰正常的细胞分裂过程,最终导致植物组织坏死。
环保问题:某些苯类除草剂如2,4-D由于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风险而受到限制或禁用。
生物降解性:许多苯类化合物具有较差的生物降解性,容易在土壤中积累并对生态系统产生长期影响。
选择性与非选择性:根据化学结构的不同,它们可以是针对特定类型植物的选择性除草剂,也可以是非选择性的广谱除草剂。
随着农药行业对可持续性和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研究者们正致力于开发更高效、更具生物降解性的苯类替代品。这些新型化合物通常通过改进分子设计来减少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影响,同时保持或提升其有效性。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结构式图片 |
---|---|---|---|---|
麦草畏 | 3,6-dichloro-O-anisic acid | 1918-00-9 | C8H6Cl2O3 |
|
禾草灵 | diclofop | 40843-25-2 | C15H12Cl2O4 |
|
氟乐灵 | 2,6-dinitro-N,N-dipropyl-4-(trifluoromethyl)benzeneamine | 1582-09-8 | C13H16F3N3O4 |
|
喹禾灵 | quizalofop ethyl | 76578-14-8 | C19H17ClN2O4 |
|
咪草烟 | imazethapyr | 81335-77-5 | C15H19N3O3 |
|
仲丁灵 | Amchem 70-25 | 33629-47-9 | C14H21N3O4 |
|
二氯喹啉酸 | 3,7-dichloro-quinoline-8-carboxylic acid | 84087-01-4 | C10H5Cl2NO2 |
|
2,4-滴丁酯 | butyl 2,4-dichlorophenoxyacetate | 94-80-4 | C12H14Cl2O3 |
|
2,4-二溴苯氧基乙酸 | 2-(2,4-dibromophenoxy)acetic acid | 10129-78-9 | C8H6Br2O3 |
|
—— | quizalofop-p-ethyl | 76578-14-8 | C19H17ClN2O4 |
|
—— | 3,6-dichloro-2-methoxybenzoate sodium salt | 1918-00-9 | C8H5Cl2O3*N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