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蚕毒类杀虫剂是一类模仿沙蚕(一种生活在海洋中的环节动物)体内的天然毒素成分的化学物质,用于农业害虫控制。这类杀虫剂主要是基于沙蚕毒素中的一种活性成分——沙蚕毒素A(也称为α-ABMT或α-氰基丁二酸甲酯),其结构为一种具有高选择性毒性的神经毒素。
作用机制沙蚕毒素通过特异性地与昆虫体内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阻断了乙酰胆碱的正常释放和回收过程。这样会导致神经系统的过度兴奋,最终导致昆虫麻痹并死亡。这种作用方式使得沙蚕毒类杀虫剂在对非目标生物(如鸟类、哺乳动物)的影响较小的同时,在害虫控制方面具有较高的效果。
优势与特点沙蚕毒类杀虫剂通常应用于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过程中,以控制多种常见的农业害虫。这些产品因其高效性和较低的风险特性,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被广泛使用。
注意事项尽管这类杀虫剂相对于传统化学农药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需注意其使用方法和剂量,确保不对其它生物或环境造成不必要的损害。此外,合理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也是减少抗性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结构式图片 |
---|---|---|---|---|
杀虫磺 | bancol | 17606-31-4 | C17H21NO4S4 |
|
杀虫畏 | Tetrachlorovinphos | 961-11-5 | C10H9Cl4O4P |
|
杀虫环 | 5-dimethylamino-1,2,3-trithiane | 31895-21-3 | C5H11NS3 |
|
N,N-二甲基-1,2,3-三硫杂环已烷-5-胺草酸盐 | thiocyclam hydrogen oxalate | 31895-22-4 | C2H2O4*C5H11NS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