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bis(η6-C6Me6) dihydridodiruthenium (μ2-p-thiocresolato) tetrafluoroborate | 778576-12-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bis(η6-C6Me6) dihydridodiruthenium (μ2-p-thiocresolato) tetrafluoroborate
英文别名
[H2Ru2(C6Me6)2(μ2-SC6H4Me)][BF4]
bis(η6-C6Me6) dihydridodiruthenium (μ2-p-thiocresolato) tetrafluoroborate化学式
CAS
778576-12-8
化学式
BF4*C31H45Ru2S
mdl
——
分子量
738.709
InChiKey
NLEWSWNQLHEUME-UHFFFAOYSA-M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六氟磷酸钾 、 、 bis(η6-C6Me6) dihydridodiruthenium (μ2-p-thiocresolato) tetrafluoroborate丙酮 为溶剂, 生成 [HRu3(C6H6)(C6Me6)2(μ3-SC6H4Me)(μ2-O)][BF4]2 、 [HRu3(C6H6)(C6Me6)2(μ3-SC6H4Me)(μ2-S)][PF6]2
    参考文献:
    名称:
    含硫三核芳烃钌簇
    摘要:
    摘要 [HRu 3 (C 6 H 6 )(C 6 Me 6 ) 2 (μ 3 -SC 6 H 4 Me)(μ 2 -O)][BF 4 ] 2 ( [ 1 ][BF 4 ] 2 ), [HRu 3 (C 6 H 6 )(C 6 Me 6 ) 2 (μ 3 -SC 6 H 4 Me)(μ 2 -S)][PF 6 ] 2 ([ 2 ][PF 6 ] 2 ) 和 [H 2 Ru 3 (1,2,4,5-Me 4 C 6 H 2 ) 3 (μ 2 -S)(Cl)]PF 6 ([ 3 ][PF 6 ]) 呈现。结构显示硫配体充当钌原子之间的桥梁。在[1][BF 4 ] 2 和[ 2 ][PF 6 ] 2 中,金属核采用nido骨架。然而,在[ 3 ][PF 6 ] 中,μ 3 -SR 配体的不存在与一个末端氯单元的存在相结合,产生了紧密的金属排列。
    DOI:
    10.1016/j.molstruc.2005.03.006
  • 作为产物:
    描述:
    bis(η6-C6Me6) trihydridodiruthenium tetrafluoroborate4-甲苯硫酚乙醇 为溶剂, 以43%的产率得到bis(η6-C6Me6) dihydridodiruthenium (μ2-p-thiocresolato) tetrafluoroborate
    参考文献:
    名称:
    (芳烃)三氢化二钌配合物中的后续氢化物取代:[H2(芳烃)2Ru2(pX-C6H4-S)]+和[H(芳烃)2Ru2(pX-C6H4-S)类型的硫醇桥二钌阳离子的合成和结构)2]+
    摘要:
    阳离子配合物[HRu2(η6-芳烃)2{μ2-(pX-C6H4)-S}2]+和[H2Ru2(η6-芳烃)2{μ2-(pX-C6H4)-S}]+(芳烃= 1,2,4,5-Me4C6H2 或 C6Me6;X = Br 和 Me) 可以从 pX-C6H4-SH 和 [H3Ru2(1,2,4,5-Me4C6H2)2][BF4] 和 [分别为 H3Ru2(C6Me6)2][BF4]。发现二溴衍生物 [HRu2(C6Me6)2(p-Br−C6H4−S)2]+ 与 3-噻吩硼酸发生双 Suzuki 偶联反应,得到 [HRu2(C6Me6)2(p-C4H3S−C6H4−) S)2]+。这种二溴配合物是在共轭分子的主链中插入双核氢化有机金属实体的潜在前体。(©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KGaA, 69451 Weinheim, Germany, 2004)
    DOI:
    10.1002/ejic.20040001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