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bis(triphenylphosphine)(1,4,8,9-tetraaza-triphenylene)copper(I) tetrafluoroborate | 1364521-77-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bis(triphenylphosphine)(1,4,8,9-tetraaza-triphenylene)copper(I) tetrafluoroborate
英文别名
——
bis(triphenylphosphine)(1,4,8,9-tetraaza-triphenylene)copper(I) tetrafluoroborate化学式
CAS
1364521-77-6
化学式
BF4*C50H38CuN4P2
mdl
——
分子量
907.177
InChiKey
PNAGOGBEOALDPG-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一系列发射蓝绿色-黄色-红色-红色的Cu(I)配合物:分子结构和光物理性能
    摘要:
    在这项工作中,我们设计了一系列[Cu(N N)(PPh 3)2 ] BF 4配合物,它们具有不同的光学边缘值和发射色,从蓝色到红色,其中N N和PPh 3表示二胺配体和三苯基膦,分别。选择了六个具有各种共轭链(短π链,中等π链和长π链)的N N配体。对这些Cu(I)配合物进行了系统的比较,从而使N N结构与[Cu(N N)(PPh 3)2初步讨论了光物理性能。发现它们的单晶结构与文献中的一致,形成典型的四面体配位几何形状。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表明,它们的起始电子跃迁表现出金属到配体电荷转移和配体到配体电荷转移的混合特征。光物理参数的详细分析表明[Cu(N N)(PPh 3)2 ] BF 4的吸收边缘通过在二胺配体中的缀合长度来控制复合物。宽的吸收边缘需要二胺配体中的短共轭链。对于它们的发射光谱发现类似的趋势。此外,二胺配体中的长共轭链明显加宽了发射光谱。由于激发态主要受二胺配体的动力学过程和空
    DOI:
    10.1016/j.saa.2019.117280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