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CoCp2][Fe(2,3,7,8,12,13,17,18-octabromo-5,10,15,20-tetrakis(pentafluorophenyl)porphyrinato)(NO)] | 1206794-32-2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CoCp2][Fe(2,3,7,8,12,13,17,18-octabromo-5,10,15,20-tetrakis(pentafluorophenyl)porphyrinato)(NO)]
英文别名
——
[CoCp2][Fe(2,3,7,8,12,13,17,18-octabromo-5,10,15,20-tetrakis(pentafluorophenyl)porphyrinato)(NO)]化学式
CAS
1206794-32-2
化学式
C10H10Co*C44Br8F20FeN5O
mdl
——
分子量
1878.75
InChiKey
PZVNINCHWVCRRQ-HNSSZQBP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在血红素模型中成功稳定难以捉摸的物种 {FeNO}8
    摘要:
    Nitroxyl (HNO/NO(-)) 血红素加合物已被假定为不同金属酶进行的各种催化过程中的中间体。因此,人们对获得和表征血红素模型硝酰基复合物越来越感兴趣。Fe(III)(TFPPBr(8))Cl, Fe(II)(TFPPBr(8))NO (1) (TFPPBr(8) = 2) 的 {FeNO}(7) 亚硝酰基衍生物的单电子化学还原,3,7,8,12,13,17,18-octabromo-5,10,15,20-[Tetrakis-(pentafluorophenyl)]porphyrin) 与二茂钴产生显着稳定的 {FeNO}(8) 络合物,[Co (C(5)H(5))(2)](+)[Fe(TFPPBr(8))NO](-) (2)。复合物 2 被分离出来,并通过 UV-vis、FTIR、(1)H 和 (15)N NMR 光谱表征。此外,还进行了 DFT 计算以更深入地了解 2 的结构。根据光谱和
    DOI:
    10.1021/ja905062w
  • 作为产物:
    描述:
    双(环戊二烯)钴[Fe(2,3,7,8,12,13,17,18-octabromo-5,10,15,20-tetrakis(pentafluorophenyl)porphyrinato)(NO)]二氯甲烷 为溶剂, 以90%的产率得到[CoCp2][Fe(2,3,7,8,12,13,17,18-octabromo-5,10,15,20-tetrakis(pentafluorophenyl)porphyrinato)(NO)]
    参考文献:
    名称:
    在血红素模型中成功稳定难以捉摸的物种 {FeNO}8
    摘要:
    Nitroxyl (HNO/NO(-)) 血红素加合物已被假定为不同金属酶进行的各种催化过程中的中间体。因此,人们对获得和表征血红素模型硝酰基复合物越来越感兴趣。Fe(III)(TFPPBr(8))Cl, Fe(II)(TFPPBr(8))NO (1) (TFPPBr(8) = 2) 的 {FeNO}(7) 亚硝酰基衍生物的单电子化学还原,3,7,8,12,13,17,18-octabromo-5,10,15,20-[Tetrakis-(pentafluorophenyl)]porphyrin) 与二茂钴产生显着稳定的 {FeNO}(8) 络合物,[Co (C(5)H(5))(2)](+)[Fe(TFPPBr(8))NO](-) (2)。复合物 2 被分离出来,并通过 UV-vis、FTIR、(1)H 和 (15)N NMR 光谱表征。此外,还进行了 DFT 计算以更深入地了解 2 的结构。根据光谱和
    DOI:
    10.1021/ja905062w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