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Ir(2-phenylpyridine)(2-(2,4-difluorophenyl)pyridine)(μ-chloro)]2 | 1351625-64-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Ir(2-phenylpyridine)(2-(2,4-difluorophenyl)pyridine)(μ-chloro)]2
英文别名
——
[Ir(2-phenylpyridine)(2-(2,4-difluorophenyl)pyridine)(μ-chloro)]2化学式
CAS
1351625-64-3
化学式
C44H28Cl2F4Ir2N4
mdl
——
分子量
1144.07
InChiKey
XNQPQQWHARUSDG-UHFFFAOYSA-L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Ir(2-phenylpyridine)(2-(2,4-difluorophenyl)pyridine)(μ-chloro)]2 、 (Z)-2-((4-(dimesitylboranyl)phenyl)(2H-pyrrol-2-ylidene)methyl)-1H-pyrrole 在 sod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乙二醇乙醚 为溶剂, 反应 20.0h, 以92%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氟化物结合后在近红外区域产生有趣的“开启”磷光响应:基于二吡咯亚甲基螯合的三芳基硼基‒铱(III)缀合物
    摘要:
    两种新型杂环金属铱(III)配合物,即(CN)2的Ir(BL)(IR1和亮点Ir2)(CN = 2-(2,4-二氟苯基)吡啶(dfphpy,为IR1)和2-苯基吡啶(phpy,对于Ir2)),合成并表征了被三芳基硼基二吡咯亚甲基辅助配体(BL)螯合的化合物。两种配合物在固态下的分子结构均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进行了全面分析,发现由以Ir(III)为中心的三芳基硼烷共轭体系组成。两种配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均显示典型的1 MLCT(金属到配体的电荷转移)吸收带,其中心为λabs = 483 nm,除了约326 nm的以硼烷为中心的CT吸收带。这些配合物的光致发光(PL)光谱表明在近红外区(λem = 〜690 nm)发出磷光,这主要归因于3 MLCT跃迁(L = BL)。此外,使用这些配合物进行氟化物滴定实验表明,吸收带在300-350 nm范围内逐渐淬灭,与硼烷为中心的CT跃迁相对应。此外,THF-
    DOI:
    10.1016/j.dyepig.2020.108706
  • 作为产物:
    描述:
    盐酸 、 [Ir(dFppy)(ppy)(acac)] 以 乙醚二氯甲烷 为溶剂, 以86%的产率得到[Ir(2-phenylpyridine)(2-(2,4-difluorophenyl)pyridine)(μ-chloro)]2
    参考文献:
    名称:
    酸诱导的OLED磷光掺杂剂的降解及其在合成三异方铱(III)双环金属配合物中的应用
    摘要:
    对基于[Ir(2-(2,4-二氟苯基)吡啶)2(吡啶甲酸)](FIrPic)的蓝色磷光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研究指出,吡啶甲酸的裂解是器件不稳定的可能原因。 。通过添加布朗斯台德酸或路易斯酸,我们再现了溶液中吡啶甲酸和乙酰丙酮辅助配体的损失。当盐酸被加入到的溶液的[Ir(C ∧ N)2(X ∧ O)]络合物(C ∧ N = 2-苯基吡啶(PPY)或2-(2,4-二氟苯基)吡啶(diFppy)和X ∧ O =吡啶甲酸甲酯(PIC)或乙酰丙酮化物(ACAC)),在直接形成氯桥铱(III)二聚体[{的Ir(C中的辅助配体效果的裂解∧N)2(μ-Cl)} 2 ]。当使用三氟甲磺酸或三氟化硼时,添加氯化物源(此处为四丁基氯化铵)以获得相同的氯桥联铱(III)二聚体。然后,我们有利地用于三-杂环金属铱(III)配合物的高效合成该降解反应的[Ir(C ∧ Ñ 1)(C ∧ Ñ 2)(L)],环金属
    DOI:
    10.1021/ic202162q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New heterometallic Ir(<scp>iii</scp>)<sub>2</sub>–Eu(<scp>iii</scp>) complexes: white light emission from a single molecule
    作者:Andrea Baschieri、Sara Muzzioli、Elia Matteucci、Stefano Stagni、Massimiliano Massi、Letizia Sambri
    DOI:10.1039/c4dt01910e
    日期:——

    Pure white light emission from a single-molecule Ir2(iii)–Eu(iii) complex can be achieved with appropriate ligands.

    单分子Ir2(III)–Eu(III)复合物可以通过合适的配体实现纯白光发射。
  • Investigating Intracellular Localisation and Cytotoxicity Trends for Neutral and Cationic Iridium Tetrazolato Complexes in Live Cells
    作者:Chiara Caporale、Christie A. Bader、Alexandra Sorvina、Karen D. M. MaGee、Brian W. Skelton、Todd A. Gillam、Phillip J. Wright、Paolo Raiteri、Stefano Stagni、Janna L. Morrison、Sally E. Plush、Douglas A. Brooks、Massimiliano Massi
    DOI:10.1002/chem.201701352
    日期:2017.11.7
    aqueous media. Methylation of the complexes caused a systematic red‐shift of the emission profiles. The behaviour and the effects of the different complexes were then examined in cells. The neutral species localised mostly in the endoplasmic reticulum and lipid droplets, whereas the majority of the cationic complexes localised in the mitochondria. The amount of complexes found within cells does not depend
    已经合成并表征了五种中性的环属化的(III)四唑络合物及其甲基化的阳离子类似物家族。所述络合物的特征在于苯基吡啶四唑配体上的取代基或π共轭程度的变化。这些物质的光物理性质已经在有机和性介质中进行了评估,主要揭示了溶剂变色发射,该发射来自三重态多重性的属-配体配体-配体的混合电荷转移激发态。这些发射的特征是通常具有长的激发态寿命(约百纳秒),并且在性介质中的量子产率约为5-10%。配合物的甲基化导致发射曲线的系统红移。然后在细胞中检查不同复合物的行为和作用。中性物种主要位于内质网和脂质液滴中,而大多数阳离子复合物位于线粒体中。在细胞内发现的复合物的数量不取决于亲脂性,这可能表明存在多种摄取机制。与中性物种相比,甲基化的类似物具有更高的细胞毒性,这种行为可能与摄取和细胞内定位的结合有关。这可能表明存在多种摄取机制。与中性物种相比,甲基化的类似物具有更高的细胞毒性,这种行为可能与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