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1′-iodoferrocenyl)-2,2′:6′,2′′-terpyridine | 1311204-09-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4′-(1′-iodoferrocenyl)-2,2′:6′,2′′-terpyridine
英文别名
4'-(1'-iodoferrocenyl)-2,2':6',2''-terpyridine
4′-(1′-iodoferrocenyl)-2,2′:6′,2′′-terpyridine化学式
CAS
1311204-09-7
化学式
C25H18FeIN3
mdl
——
分子量
543.19
InChiKey
MJAHDLPDHGMAEQ-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4′-(1′-iodoferrocenyl)-2,2′:6′,2′′-terpyridine4′-(1′-ethynylferrocenyl)-2,2′:6′,2′′-terpyridinecopper(l) iodide 、 bis(triphenylphosphine)palladium(II) dichloride 、 二异丙胺 作用下, 反应 24.0h, 以48%的产率得到1,2-bis(1′-[4′-(2,2′:6′,2′′-terpyridinyl)]ferrocenyl)-ethyne
    参考文献:
    名称:
    钌(II)双(三吡啶)电子与炔基二茂铁基桥转移复合物:合成,结构和电化学和光谱研究†
    摘要:
    两种新型炔基-桥连的对称双-三齿配体1,2-双(1' - [4' - (2,2':6',2'' - terpyridinyl)]二茂铁基)乙炔(3A ; TPY-Fc的-C C-Fc的TPY; FC =二茂铁; TPY =三联吡啶)和1,4-双(1' - [4' - (2,2':6',2'' - terpyridinyl)]二茂铁基)-1,3- -butadiyne(图3b ; TPY-Fc的-C C-C C-Fc的TPY)和它们的Ru 2+络合物图6a和6b中已被合成和表征通过循环伏安法,UV-vis和发光光谱,并且在的情况下,图3b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两种化合物的循环伏安图3a和3b中,显示两个严重重叠的二茂铁基氧化峰,只有一个还原峰。的氧化还原行为图6a和图6b是由钌为主2+ /茹3+的氧化还原对(Ë 1/2从1.33到1.34 V)的Fe 2+ / Fe的3+的氧化还原对(Ë 1/2
    DOI:
    10.1039/c2dt31091k
  • 作为产物:
    描述:
    2-[3-(1'-iodoferrocenyl)-1-oxoprop-2-enyl]pyridine1-[2-氧-2-(2-吡啶基)乙基]碘化吡啶 在 NH4OCOCH3 作用下, 以 乙醇 为溶剂, 以81%的产率得到4′-(1′-iodoferrocenyl)-2,2′:6′,2′′-terpyridine
    参考文献:
    名称:
    炔基桥接钌(II)4'-二茂铁基-2,2':6',2''-吡啶吡啶电子转移配合物:合成,结构以及电化学和光谱学研究
    摘要:
    新型配体4'-二茂铁基炔-2,2':6',2''-吡啶(7 ;Fc-C≡C-Fc-tpy; tpy =吡啶基; Fc =二茂铁基)及其Ru 2+络合物8 –已经合成了10个,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循环伏安法,紫外可见光谱和发光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电化学数据以及UV吸收和发射光谱表明,乙炔基的插入会导致电子在扩展的π*轨道上离域。7的循环伏安测量显示两个连续的可逆的单电子氧化过程,半波电势分别为0.53和0.78V。Fe 2+的E 1/2值的微小变化Ru 2+离子配位后,/ Fe 3+氧化还原对表明Ru 2+和Fe 2+中心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弱。插入乙炔基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显示1 [(d(π)Fe)6 ]→ 1 [(d(π)Fe)5(π* tpy Ru)的吸收峰出现红移。1 ] Ru 2+配合物的MMLCT 。在Ru 2+络合物8所呈现最强的发光强度(λ最大EM 712纳米,Φ EM相对于H
    DOI:
    10.1021/om200113d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