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HC(15)AuCl | 1622092-38-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HC(15)AuCl
英文别名
(1-cyclopentadecyl-3-(2,6-diisopropylphenyl)-1H-imidazol-2-ylidene)AuCl;TEDIIAuCl
NHC(15)AuCl化学式
CAS
1622092-38-9
化学式
C30H48AuClN2
mdl
——
分子量
669.144
InChiKey
YTMTVAATCUBNOR-UHFFFAOYSA-M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NHC(15)AuCl四氢呋喃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5.0h,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均相金催化中的CO挤出:通过水与金亚乙烯基的加成反应生成的金酰基物种的反应性
    摘要:
    在这里,我们描述了一种新的金催化的脱羰茚合成。二炔底物的协同σ,π-活化作用可生成亚乙烯基金中间体,该中间体在加水后可转化为酰基金,这是迄今为止几乎没有报道的一种有机金化合物。后者被证明经历了CO的挤出,这是均相金催化完全未知的基本步骤。通过调节起始二炔系统的电子和位阻性质,可以利用这种新的反应性以高收率合成茚衍生物。
    DOI:
    10.1002/anie.201409859
  • 作为产物:
    描述:
    2,6-二异丙基苯胺盐酸三乙胺三氯氧磷 作用下, 以 1,4-二氧六环乙醇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53.25h, 生成 NHC(15)AuCl
    参考文献:
    名称:
    从异腈到金,钯和铂的不饱和NHC配合物
    摘要:
    在模块化模板合成中,金,钯和铂的不饱和NHC络合物是由具有缩醛或缩酮基团的简单金属盐,异腈和胺合成的。向金属活化的异腈中添加具有束缚的乙缩醛或缩酮部分的胺后,会形成第一个氮无环卡宾(NAC)配合物。这些在加入酸时发生闭环并消除为不饱和NHC络合物。这种简单的策略为金,钯和铂的NHC络合物开辟了一种有吸引力且快速的方法。模块化方法允许快速修改,非常适合合成不对称和对称取代的不饱和NHC配合物。
    DOI:
    10.1002/adsc.20140113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Cyclization of Gold Acetylides: Synthesis of Vinyl Sulfonates via Gold Vinylidene Complexes
    作者:Janina Bucher、Thomas Wurm、Kumara Swamy Nalivela、Matthias Rudolph、Frank Rominger、A. Stephen K. Hashmi
    DOI:10.1002/anie.201310280
    日期:2014.4.7
    Differently substituted terminal alkynes that bear sulfonate leaving groups at an appropriate distance were converted in the presence of a propynyl gold(I) precatalyst. After initial formation of a gold acetylide, a cyclization takes place at the β‐carbon atom of this species. Mechanistic studies support a mechanism that is related to that of dual gold‐catalyzed reactions, but for the new substrates
    丙炔(I)预催化剂的存在下,将具有适当距离的磺酸盐离去基团的不同取代的末端炔烃进行了转化。乙炔最初形成后,在该物种的β-碳原子上发生环化。机理研究支持一种与双重催化反应相关的机制,但对于新的底物,仅需一个原子即可激活底物。形成亚乙烯基络合物后,它与磺酸盐的离去基团形成紧密的接触离子对,这两个部分的重组产生了乙烯基磺酸盐,这是有价值的目标,可以用作例如交叉偶联反应的前体。
  • A Structure-Based Activity Study of Highly Active Unsymmetrically Substituted NHC Gold(I) Catalysts
    作者:Poorya Zargaran、Thomas Wurm、David Zahner、Jasmin Schießl、Matthias Rudolph、Frank Rominger、A. Stephen K. Hashmi
    DOI:10.1002/adsc.201701080
    日期:2018.1.4
    Following the modular template synthesis using isonitriles, new unsymmetrically substituted five-membered saturated N-heterocyclic carbene (NHC) and N-heterocyclic oxo-carbene (NHOC) gold(I) complexes were prepared. With these species and already reported complexes, a detailed study concerning the catalytic activities of the complex classes available by the isonitrile route was conducted. The catalytic
    在使用异腈进行模块化模板合成之后,制备了新的不对称取代的五元饱和N杂环卡宾(NHC)和N杂环氧代卡宾(NHOC)(I)配合物。对于这些物种和已报道的配合物,进行了有关异腈途径可利用的配合物类别的催化活性的详细研究。十二种不同类型的NHOC,具有不同取代基的饱和和不饱和NHC(I)预催化剂以及六元NHC和一种N-无环卡宾(NAC(I)配合物的代表利用苯酚合成作为测试反应进行分析。对于该反应,饱和的NHC(I)配合物比相应的不饱和NHC和NHOC体系获得更高的转化率。尽管不饱和NHC配合物在转化的初始阶段显示出较高的催化活性,但由于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因此相应的饱和系统获得了较高的周转率(TONs)。氮上的环十五烷基取代基被证明是所有不对称络合物的优先取代基。此外,我们检测到光排斥可以显着增加NHC(I)配合物对苯酚合成的催化活性。
  •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studies on gold(<scp>iii</scp>) carbonyl complexes: reductive C,H- and C,C bond formation
    作者:Alexander Ahrens、Danilo M. Lustosa、Leonhard F. P. Karger、Marvin Hoffmann、Matthias Rudolph、Andreas Dreuw、A. Stephen K. Hashmi
    DOI:10.1039/d1dt01315g
    日期:——
    The reactivity of cationic (C^C)gold(III) carbonyl complexes was investigated. While the in situ-formed IPrAu(bph)CO+ complex (bph = biphenyl-2,2′-diyl) does not undergo a migratory insertion of CO into the neighboring gold–carbon bond, nucleophiles can attack the coordinated CO moiety intermolecularly. Water as a nucleophile initiates a CO2 extrusion combined with a reductive C,H bond formation. The
    研究了阳离子(C^C)(III)羰基配合物的反应性。虽然原位形成的 IPrAu(bph)CO +复合物(bph = biphenyl-2,2'-diyl)不会将 CO 迁移插入相邻的 - 碳键,但亲核试剂可以分子间攻击协调的 CO 部分。作为亲核试剂的会引发 CO 2挤出以及还原性 C,H 键的形成。以前从未观察到从中间(III)羰基快速形成(I)物种,并且显示(C^C)和(C^N^C)(III)羰基之间的反应性存在显着差异。据报道后者形成稳定的(III )通过WGS 反应氢化。在甲醇作为亲核试剂攻击 ( III ) 羰基的情况下,没有观察到CO 2 的挤出。相反,中间的 ( III ) 羧基络合物通过还原性 C-C 键消除形成芳基羧酸酯。关于该机制的实验和理论研究解释了观察到的选择性,并为难以捉摸的 ( III ) 羰基化合物的反应性提供了新的见解。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