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Cu(phen)2BF4 | 111189-25-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Cu(phen)2BF4
英文别名
Copper(1+);1,10-phenanthroline;tetrafluoroborate
Cu(phen)<sub>2</sub>BF<sub>4</sub>化学式
CAS
111189-25-4
化学式
BF4*C24H16CuN4
mdl
——
分子量
510.768
InChiKey
YFRRGFMVEVCNSF-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6.86
  • 重原子数:
    34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6.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51.6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9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1,10-菲罗啉 、 tetrakis(acetonitrile)copper(I)tetrafluoroborate 反应 1.0h, 生成 Cu(phen)2BF4
    参考文献:
    名称:
    用于光催化的基于杂合铜(I)的配合物:组​​合组装,发现和优化
    摘要:
    制备了一个由50种源自双膦和二胺的铜基络合物组成的库,并通过三种机理不同的光催化反应对其进行了评估。在所有情况下,均已鉴定出铜基催化剂可提供高收率,其中衍生自双膦BINAP的新型杂合配合物在所有反应类型中均显示出高效率。重要的是,对铜络合物库的评估表明,即使有光物理数据,也并非总是能够预测给定过程中哪种催化剂结构有效或无效,从而强调了具有高模块性和结构性的催化剂结构的优势。变化性。
    DOI:
    10.1002/anie.20180014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Influence of the counterion on the geometry of Cu(I) and Cu(II) complexes with 1,10-phenanthroline
    作者:Alessandra Crispini、Carmen Cretu、Diana Aparaschivei、Adelina A. Andelescu、Viorel Sasca、Valentin Badea、Iolinda Aiello、Elisabeta I. Szerb、Otilia Costisor
    DOI:10.1016/j.ica.2017.05.064
    日期:2018.1
    respectively. The firstly isolated Cu(I) complex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IR, 1H NMR and UV-Vis spectroscopies, their proposed structures being confirm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AAS) and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GA).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Cu(II) complexes was determined by 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While for Cu(I) complexes, the coordinating nature
    摘要研究了抗衡离子对Cu(I)和Cu(II)未取代的phen基(phen = 1,10-咯啉)配合物的几何构型的影响。所使用的合成策略提供了具有通式[(phen)2Cu] + Y-(Y- = ClO4-,I-,SCN-和BF4-)的四配位Cu(I)和五配位Cu(II)的合成。和[(phen)2CuX] + Y-(X = Cl-,I-,NCS-和Y- = -,I-,SCN-和 -)。首次分离的Cu(I)配合物通过IR,1H NMR和UV-Vis光谱学进行表征,其提议的结构已通过元素分析,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和热重分析(TGA)得以确认。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Cu(II)配合物的分子结构。对于Cu(I)络合物,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