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描述了Ru(CO)2(PPh3)(dppe)1对氢的合成,表征以及热化学和光化学反应性。化合物在溶液中以fac(主要)和mer形式存在。在热条件下,PPh3在主要反应路径中从1中丢失,并形成了已知的络合物Ru(CO)2(dppe)(H)2 2。光化学上,CO损失是主要过程,导致生成另一种二氢化物Ru(CO)(PPh3)(dppe)(H)23。3的主要异构体,即。3a中含有氢化物配体,该氢化物配体反过来变成CO并反过来转变成dppe配体的一个磷原子,但是还形成了第二种异构体3b,其中两个氢化物配体都转变成不同的膦。在NMR时标上,未观察到3a和3b的相互转化,尽管氢化物位点交换很明显,活化参数为DeltaH(双匕首)= 95 +/- 6 kJ mol(-1)和DeltaS(双匕首)= 26 +/- 17 JK(-1)mol(-1)。密度泛函理论证实观察到的物质是最稳定的异构形式,并暗示氢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