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压力如同无形的影子无处不在。适度的压力能激发潜能,提升工作与学习效率,但当压力持续累积或超出个体的心理承受阈值时,这种心理负荷便会演变为"脑疲劳"状态。从神经科学视角来看,这种状态实质上引发了脑功能代谢紊乱,导致神经递质系统的动态平衡被打破。随着皮质醇等应激激素的持续释放,最终可能诱发抑郁情绪、焦虑状态、睡眠障碍等系列心理健康问题。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数据显示 ,成年人群中,青年为抑郁的高风险群体,18-24 岁年龄组的抑郁风险检出率高达 24.1%。当前最常见的心理困扰中,焦虑、空虚感和抑郁情绪位列前三。值得注意的是,负面情绪传染(Negative Emotional Contagion, NEC)现象还会让他人的消极情绪影响到自己。
本文将深入分析5-羟色胺——这种大脑中负责调节情绪的关键物质。它通过影响神经信号传递,帮助维持情绪稳定,其分泌水平与抗压能力密切相关。了解它的作用机制,对应对现代生活中的心理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5-羟色胺(血清素)的定义
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又名血清素(Serotonin),化学式为C10H12N2O,分子量为176.218。5-HT为单胺型神经递质,由色氨酸经色氨酸羟化酶转化为5-羟色氨酸,再经5-羟色氨酸脱羧酶在中枢神经元(CNS)及动物(包含人类)消化道之肠嗜铬细胞中合成。主要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调节情绪、睡眠、认知)、胃肠道(调控肠道蠕动)和血小板(参与凝血)。血清素能神经元和肠嗜铬细胞可以从其前体氨基酸L-色氨酸合成血清素,而血小板则依赖于摄取血清素用于储存。同样,血清素能神经元也具有通过血清素转运蛋白摄取胺的能力。血清素还在松果腺中合成,作为随后的松果体激素褪黑素(N-乙酰基-5-甲氧基色胺)酶促形成的前体。
5-羟色胺结构式|图源摩熵化学(MolAid)
5-羟色胺是调节情绪、认知和睡眠的关键递质。慢性压力会逐渐耗尽大脑中的血清素储备,导致情绪敏感、焦虑和抑郁。5-羟色胺其作用包括增强认知能力、增强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减轻焦虑和抑郁、提升整体幸福感,被认为是一种天然的情绪稳定剂。
5-HT受体调节许多神经递质,包括谷氨酸、γ-氨基丁酸(GABA)、多巴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同时,该受体家族对多种激素系统也表现出调节作用,涉及催产素、催乳素、加压素、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P物质等。
5-HT受体影响各种生物学和神经学过程,例如攻击、焦虑、食欲、认知、学习、记忆、情绪、恶心、睡眠和体温调节。值得注意的是,这类受体已成为现代药物研发的重要靶点,目前临床应用的多种治疗药物均通过作用于5-HT受体发挥疗效,包括抗抑郁剂、抗精神病药物、食欲抑制剂、止吐药、促胃肠动力药物以及抗偏头痛制剂等。
5-羟色胺(血清素)合成及代谢
羟色胺的生物合成机制涉及两个关键步骤:首先以色氨酸为原料,在色氨酸羟化酶(Tph)的催化作用下发生羟基化反应生成5-羟色氨酸(5-HTP);随后5-羟色氨酸再被去磷酸化生成五羟色胺。值得注意的是,Tph作为该合成途径的限速酶,其催化效率直接决定着羟色胺的生物合成速率。
5-羟色胺的主要代谢途径是通过外部线粒体膜酶单胺氧化酶(MAO,尤其是MAO-A亚型)氧化为5-羟基吲哚乙醛,后者主要通过位于线粒体中的醛脱氢酶(ALDH2)的同种型容易地被代谢,产生5-羟基吲哚乙酸作为血清素的主要排泄代谢物。通过醛还原酶的替代代谢途径可以将5-羟基吲哚乙醛转化为5-羟基色醇,但是该途径通常被认为是不显著的。此外,血小板通过血清素转运蛋白(SERT)摄取并储存血清素,用于调控血管收缩和止血功能。
5-HT代谢过程
相关合成反应:
5-羟色胺(血清素)的作用
1. 调节情绪,对抗抑郁和焦虑
5-羟色胺在脑子里主要负责让人感觉平静、快乐。如果它的水平太低,人容易情绪低落、焦虑,甚至出现抑郁症状。最常用的抗抑郁药,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和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被认为可以通过增加大脑中的5-羟色胺活性来缓解情绪障碍。但是情绪障碍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包括大脑、生活经历和健康状况的变化。另外,5-羟色胺还能控制冲动行为,比如有些人容易暴躁或做出极端举动,也可能和5-羟色胺不足有关。
2. 控制肠道消化和反应
身体里90%的5-羟色胺其实在肠道里,和大脑里的作用完全不同。它帮助肠道蠕动消化食物,但如果肠道受到刺激(比如化疗或食物中毒),5-羟色胺会突然大量释放,触发恶心呕吐的反应。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止吐药(比如昂丹司琼)专门针对肠道里的5-羟色胺受体起作用。
3. 影响睡眠质量
5-羟色胺和睡眠密切相关。白天阳光充足时,大脑分泌5-羟色胺让人保持清醒、精神集中;到了晚上,它会被转化成褪黑素(褪黑素上期有写哦,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点击主页查看)。如果5-羟色胺水平不稳定,人可能会出现失眠、白天犯困,或者睡眠质量差的问题。
4. 管理疼痛感知
身体有一套天然止痛系统,5-羟色胺是其中的关键角色。它能把疼痛信号“调低”,减轻人对疼痛的感觉。一些慢性疼痛(比如神经痛)的治疗药物,其实是通过提高5-羟色胺水平来起作用的,比如某些抗抑郁药就被用来辅助止痛。
5. 调节食欲和体重
5-羟色胺能让人更快感到吃饱,减少对食物的渴望。过去有些减肥药就是通过刺激5-羟色胺分泌来抑制食欲的(比如芬氟拉明),但因为副作用太大被禁用了。现在研究更关注如何通过饮食(比如吃富含色氨酸的食物)自然调节5-羟色胺,帮助控制体重。
6. 影响心血管和血液
血小板里储存的5-羟色胺能帮助止血——受伤时它会让血管收缩,加速凝血。但过多的5-羟色胺可能引发偏头痛,因为血管突然扩张又收缩会刺激神经。这也是为什么偏头痛的特效药(比如舒马普坦)专门针对5-HT受体设计。
7. 和性功能有关
5-羟色胺太高可能降低性欲或影响性功能。比如很多人吃抗抑郁药后会出现性冷淡等问题,其实就是药物提高了5-羟色胺水平的结果。反过来,性行为本身也会短暂影响5-羟色胺分泌,这可能和事后放松或愉悦感有关。
8. 参与骨骼健康
长期来看,5-羟色胺过多可能对骨头不好。肠道里的5-羟色胺会干扰成骨细胞的工作,降低骨密度,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这个发现也提醒人们,盲目补充提升5-羟色胺的产品(比如保健品)可能有潜在副作用。
总结
五羟色胺作为人体内的一种关键神经递质,在情绪调节、认知加工、睡眠节律及食欲控制等生理过程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其代谢通路异常与抑郁症、焦虑症、偏头痛等神经精神疾病的病理机制存在明确关联。当前研究聚焦于五羟色胺能神经元网络的多层次调控机制,包括递质合成酶活性、转运体功能及受体亚型信号转导特征。对五羟色胺系统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也为开发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了可能。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期待未来能够更精准地调节五羟色胺水平,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策略。
【免责声明】发布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业内人士投稿以及微信公众号等公开资源,我们对文中观点持中立态度,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所有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和交流使用。转载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