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ickel--praseodymium (2/1) | 12201-94-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ickel--praseodymium (2/1)
英文别名
nickel;praseodymium
Nickel--praseodymium (2/1)化学式
CAS
12201-94-4
化学式
Ni2Pr
mdl
——
分子量
258.288
InChiKey
RQKBQAMUYRNWAQ-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01
  • 重原子数:
    3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0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Nickel--praseodymium (2/1) 在 LiCl 、 KCl 作用下, 以 melt 为溶剂, 生成 Nickel--praseodymium (3/1)
    参考文献:
    名称:
    熔融 LiCl-KCl-PrCl[sub 3] 体系中 Pr-Ni 合金的电化学形成和相控制
    摘要:
    在 723 K 的熔融 LiCl-KCl-PrCl 3 (0.50 mol %) 系统中研究了 Pr-Ni 合金的电化学形成。通过恒电位电解在 0.50 V 下在 Ni 电极上快速形成连贯且致密的 PrNi 2 膜。使用薄Ni电极(50μm),在整个电极变成PrNi 2 后在0.50V下形成PrNi。形成的PrNi 2 电极通过电化学置换转变为其他相,即PrNi 3 、Pr 2 Ni 7 、PrNi 5 和Ni。阐明了合金的形成反应和相应的平衡电位。从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电子衍射的形态学和晶体学研究来看,已经表明快速 PrNi 2 形成是由于晶界内和附近的高 Pr 扩散率。
    DOI:
    10.1149/1.1864281
  • 作为产物:
    描述:
    三氢化镨 以 melt 为溶剂, 生成 Nickel--praseodymium (2/1)
    参考文献:
    名称:
    镁笼化合物RNi2Mg20(R=Pr和Nd)输运和磁性能的合成与研究
    摘要:
    我们已经合成了镁笼化合物R Ni 2 Mg 20 ( R  =  Pr 和 Nd)。我们报告了电阻率ρ、磁化率χ、等温磁化强度M和比热C 的测量值。通过退火获得R  = Pr 和 Nd 的多晶样品,而发现不存在R  = La、Ce 和 Y的对应物。R的ρ ( T ) 数据 = Pr 和 Nd 在从 300 K 冷却到 40 K 时单调减少,并分别在 13 K 和 15 K 附近出现肩峰。χ ( T ) 数据的居里-魏斯行为表明 Pr 和 Nd 离子的三价态。对于R  = Pr,C ( T ) 在 7 K 附近的最大值由双峰-三重态两能级模型再现,能隙为 14 K。C ( T ) 在 0.7 K 处的峰值归因于短路-非Kramers接地双峰中四极自由度的范围顺序。另一方面,对于R  = Nd,C ( T) 在 9 K 附近通过从基态双重态到相隔 23 K 的激发四重态的热激发来解释。进一步冷却后,C
    DOI:
    10.1016/j.jallcom.2021.16236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Magnetic and magnetocaloric properties in Gd1−yPryNi2 compounds
    作者:B.P. Alho、P.H.O. Lopes、P.O. Ribeiro、T.S.T. Alvarenga、E.P. Nóbrega、V.S.R. de Sousa、A.M.G. Carvalho、A. Caldas、J.C.G. Tedesco、A.A. Coelho、N.A. de Oliveira、P.J. von Ranke
    DOI:10.1016/j.jmmm.2017.10.044
    日期:2018.3
    report the magnetic and magnetocaloric properties of the Gd1−yPryNi2 compounds from both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points of view. It is worth noting that this series shows a variety of magnetic arrangements depending on the Pr concentration, including paramagnetism, ferrimagnetism and ferromagnetism. Our experimental work consists of the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magnetic properties of the compounds
    摘要 在这项工作中,我们从实验和理论的角度报告了 Gd1-yPryNi2 化合物的磁性和磁热特性。值得注意的是,该系列根据 Pr 浓度显示出多种磁性排列,包括顺磁性、亚铁磁性和铁磁性。我们的实验工作包括对 y = 0.0、0.25、0.5、0.75 和 1.0 的化合物的磁性质进行系统分析,其中包括通过等温磁化曲线获得的磁化强度、热容和等温熵变的温度和磁场依赖性. 此外,我们开发了一个模型哈密顿量,它考虑了 Gd-Gd、Gd-Pr 和 Pr-Pr 离子之间的交换相互作用,两种离子的塞曼相互作用和 Pr 离子的晶体电场相互作用。我们系统地研究了该系列的磁性,与我们的实验数据相比,获得了很好的一致性。
  • Shilov, A. L., Russian Journal of Inorganic Chemistry, 1991, vol. 36, p. 1256 - 1261
    作者:Shilov, A. L.
    DOI:——
    日期:——
  • Huaiying, Zhou; Xin, Xu; Gang, Cheng,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05, vol. 386, p. 144 - 146
    作者:Huaiying, Zhou、Xin, Xu、Gang, Cheng、Zhongmin, Wang、Songli, Zhang
    DOI:——
    日期:——
  • Crystal field splitting observed in RNi2 compounds (R = Pr, Nd, Tb, Er, Ho, Tm) by means of inelastic neutron scattering
    作者:E.A. Goremychkin、I. Natkaniec、E. Mühle、O.D. Chistyakov
    DOI:10.1016/0304-8853(89)90229-1
    日期:1989.9
  • Muehle, E.; Goremychkin, E. A.; Natkaniec, I., Journal of Magnetism and Magnetic Materials, 1989, vol. 81, p. 72 - 78
    作者:Muehle, E.、Goremychkin, E. A.、Natkaniec, I.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