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历史搜索
热门化合物
HOT
喹啉
水杨醛
二溴甲烷
谷胱甘肽
L-乳酸
苯巴比妥
辣椒碱
非那明
百草枯
联苯烯
首页
分子通
[Ir(H)(CF
3
SO
3
)(bis(pyridine-2-yloxy)methylsilyl)(cis-cyclooctene)]
[Ir(H)(CF
3
SO
3
)(bis(pyridine-2-yloxy)methylsilyl)(cis-cyclooctene)] | 1418757-77-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Ir(H)(CF
3
SO
3
)(bis(pyridine-2-yloxy)methylsilyl)(cis-cyclooctene)]
英文别名
[Ir(H)(cis-cyclooctene)(CF
3
SO
3
)(bis(pyridine-2-yloxy)methylsilyl)];[Ir(H)(CF
3
SO
3
)(bis(pyridine-2-yloxy)methylsilyl)(cyclooctene)];[Ir(H)(CF3SO3)(bis(pyridine-2-yloxy)methylsilyl)(cyclooctene)];[Ir(H)(CF
3
SO
3
)(NSiN)(coe)];[Ir(H)(coe)(CF
3
SO
3
)(NSiN)];[Ir(H)(CF3SO3)(NSiN)(coe)]
CAS
1418757-77-3
化学式
C
20
H
26
F
3
IrN
2
O
5
SSi
mdl
——
分子量
683.804
InChiKey
QKIUUTLBTLNNME-ZMKTYRQVSA-M
BEILSTEIN
——
EINECS
——
物化性质
计算性质
ADMET
安全信息
SDS
制备方法与用途
上下游信息
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表征谱图
同类化合物
相关功能分类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重原子数:
None
可旋转键数:
None
环数:
None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拓扑面积:
None
氢给体数:
None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作为反应物:
描述:
[Ir(H)(CF
3
SO
3
)(bis(pyridine-2-yloxy)methylsilyl)(cis-cyclooctene)]
以
乙腈
为溶剂,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氢硅烷和水的铱催化制氢
摘要:
铱(III)配合物[Ir(H)(CF 3 SO 3)(NSiN)(coe)](NSiN = fac配位的双(吡啶-2-基氧基)甲基甲硅烷基,coe =环辛烯)已被证明是在室温下由氢硅烷水解产生氢的有效催化剂前体。反应性能取决于硅烷和溶剂的性质。有趣的是,通过使用Et 2 SiH 2或(Me 2 HSi)2获得了大约10 5 h -1的高周转频率O为氢源,THF为溶剂。此外,还报告了基于理论计算和NMR光谱对这种Ir催化的氢生成过程的机械分析。整个催化循环可以看作是两个阶段的过程,涉及水促进的SiH键活化,然后通过质子转移将水分解。
DOI:
10.1002/cctc.201301107
作为产物:
描述:
[Ir(H)(cis-cyclooctene)(Cl)(bis(pyridine-2-yloxy)methylsilyl)] 、
silver trifluoromethanesulfonate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5.0h, 以80%的产率得到[Ir(H)(CF
3
SO
3
)(bis(pyridine-2-yloxy)methylsilyl)(cis-cyclooctene)]
参考文献:
名称:
铱催化的氢化硅烷化有效固定CO2
摘要:
以CO 2 为原料:空气和水分稳定的铱(III)催化剂可有效地促进CO 2的氢化硅烷化。该反应以高度选择性的方式生成甲硅烷基甲酸酯,并在温和条件下有效地进行,这很可能是由外层机理引起的,如理论计算所表明的那样。
DOI:
10.1002/anie.201206165
作为试剂:
描述:
双三甲基硅氧基甲基硅烷
、
二氧化碳
、
N-甲基苄胺
在
[Ir(H)(CF
3
SO
3
)(bis(pyridine-2-yloxy)methylsilyl)(cis-cyclooctene)]
作用下, 24.84 ℃ 、300.01 kPa 条件下, 反应 24.0h, 以85%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无溶剂铱催化的二氧化碳与仲胺和氢硅烷的反应性
摘要:
络合物[Ir(H)(CF 3 SO 3)(NSiN)(coe)](NSiN =双(吡啶-2-基氧基)甲基甲硅烷基fac配位)(1)是无溶剂合成的有效催化剂前体脂肪族仲胺与CO 2和HSiMe(OSiMe 3)2反应生成氨基甲酸酯甲硅烷基酯。事实证明,优先形成氨基甲酸酯而不是预期的甲酰胺或甲胺是硅烷和胺之间进行铱催化的脱氢Si-N偶联反应生成相应的甲硅烷基胺的结果,该甲硅烷基胺在反应条件下与CO反应2得到相应的氨基甲酸酯甲硅烷基。
DOI:
10.1002/cctc.20150065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热门分子
TOP
喹啉 | 91-22-5
水杨醛 | 90-02-8
二溴甲烷 | 74-95-3
谷胱甘肽 | 70-18-8
L-乳酸 | 79-33-4
苯巴比妥 | 50-06-6
辣椒碱 | 404-86-4
非那明 | 300-62-9
百草枯 | 4685-14-7
联苯烯 | 259-79-0
香茅醛 | 106-23-0
苯甲腈 | 100-47-0
4-硝基苯肼 | 100-16-3
黄夹苷 | 11018-93-2
上一个:3-Oxo-lup-20-en-27,28-disaeure-dimethylester
下一个:(η5-C5Me5)Mn(CO)2[Fe(η5-C5H4)2P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