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μ-hexakis(pentylsulfanylmethyl)benzenebis(tetracarbonylchromium) | 261912-50-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μ-hexakis(pentylsulfanylmethyl)benzenebis(tetracarbonylchromium)
英文别名
——
μ-hexakis(pentylsulfanylmethyl)benzenebis(tetracarbonylchromium)化学式
CAS
261912-50-9
化学式
C50H78Cr2O8S6
mdl
——
分子量
1103.55
InChiKey
TUGJMVNFCJAWQG-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Cr(CO)4(MeCN)2]hexakis(pentylsulfanylmethyl)benzene四氢呋喃乙腈 为溶剂, 以72%的产率得到μ-hexakis(pentylsulfanylmethyl)benzenebis(tetracarbonylchromium)
    参考文献:
    名称:
    Benzylic oligothioethers as ditopic ligands for Group 6 transition metal carbonyls
    摘要:
    考察了基于(烷硫基甲基)苯的一类新型硫醚配体的配位优选。改变烷基链的长度和硫醚取代基的数量和位置。配体通过烷硫醇与合适的苄基溴偶联或通过苯甲硫醇与溴乙烷反应合成;使用了Cs2CO3–DMF作为碱-溶剂混合物。室温下获得了六(丙硫基甲基)苯(L3)和1,2,4,5-四(丙硫基甲基)苯(L4)的分子结构。两者都具有结晶学中心对称性。在L3中,硫丙基取代基(“腿”)交替位于苯环平面“上方”和“下方”,而在L4中,“腿”呈现abba模式。观察到了几种配体的配位模式。通过[W(CO)4(MeCN)2]或[Mo(CO)3(MeCN)3]与配体L1和L2反应,生成了配体桥联两个金属单核6族羰基片段(M(CO)4)的双金属四羰基配合物。得到的配合物[{Mo(CO)4}2L](L = L1或L2,分别是L3和L4的戊基类似物)的分子结构显示,为了适应金属中心的八面体几何结构,配体的构象发生了根本变化。在所有情况下,金属原子都被位于彼此邻位的“腿”所螯合。改变反应的化学计量比对产物影响不大。
    DOI:
    10.1039/a909313c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