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Fe2(CO)6(μ(3)-S)2Pt(2,2'-bipyridine) | 412294-31-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Fe2(CO)6(μ(3)-S)2Pt(2,2'-bipyridine)
英文别名
——
Fe2(CO)6(μ(3)-S)2Pt(2,2'-bipyridine)化学式
CAS
412294-31-6
化学式
C16H8Fe2N2O6PtS2
mdl
——
分子量
695.155
InChiKey
IBEHVCCBLZGRLY-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Fe2(CO)6(μ(3)-S)2Pt(2,2'-bipyridine) 在 [(4-BrC6H4)4N](1+)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 为溶剂, 生成 Fe2(CO)6(μ(3)-S)2Pt(2,2'-bipyridine)(1+)
    参考文献:
    名称:
    蛛网簇Fe 2(CO)6(μ-S)2 PtL 2的还原和氧化:杂多核化合物中不同的一个和两个电子转移位点的表征
    摘要:
    所述的还原和氧化性能蛛网膜下腔-heteropolynuclear金属簇的Fe 2(CO)6(μ 3 -S)2专利文献2,其中,L 2 =联吡啶(1),菲咯啉(2),二苯基膦乙烷(3),二苯基膦二(4)或环辛二烯(5),已通过电化学,IR光谱和ESR光谱进行了检查。观察到涉及多达五个电子的电子转移序列。共同的特征是完全可逆的单电子氧化为单阳离子的过程(相对于二茂铁为0.13-0.38 V)和化学可逆但电化学准可逆的两电子还原过程(-1.9至-2.4 V)。配合物1和2还显示出完全可逆的单电子还原,其电势比随后的二电子还原小(约-1.8 V)。的荧光闪烁1和2是由计算EHMO预测主要π*基于二亚胺是。从价阴离子光谱数据1 -和2 -是与该轨道分配是一致的:金属羰IR频率(约-13厘米的非常小的位移- 1)中观察到从这些中性配合物,和195相比,ESR谱的Pt超精细分裂非常小到金属局部自由基的预期值。二电子还原形成,例如,1
    DOI:
    10.1021/om010838a
  • 作为产物:
    描述:
    (2,2-联吡啶)二氯铂(II) 、 Fe2(μ-S)2(CO)6 在 Super Hydrid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以82%的产率得到Fe2(CO)6(μ(3)-S)2Pt(2,2'-bipyridine)
    参考文献:
    名称:
    蛛网簇Fe 2(CO)6(μ-S)2 PtL 2的还原和氧化:杂多核化合物中不同的一个和两个电子转移位点的表征
    摘要:
    所述的还原和氧化性能蛛网膜下腔-heteropolynuclear金属簇的Fe 2(CO)6(μ 3 -S)2专利文献2,其中,L 2 =联吡啶(1),菲咯啉(2),二苯基膦乙烷(3),二苯基膦二(4)或环辛二烯(5),已通过电化学,IR光谱和ESR光谱进行了检查。观察到涉及多达五个电子的电子转移序列。共同的特征是完全可逆的单电子氧化为单阳离子的过程(相对于二茂铁为0.13-0.38 V)和化学可逆但电化学准可逆的两电子还原过程(-1.9至-2.4 V)。配合物1和2还显示出完全可逆的单电子还原,其电势比随后的二电子还原小(约-1.8 V)。的荧光闪烁1和2是由计算EHMO预测主要π*基于二亚胺是。从价阴离子光谱数据1 -和2 -是与该轨道分配是一致的:金属羰IR频率(约-13厘米的非常小的位移- 1)中观察到从这些中性配合物,和195相比,ESR谱的Pt超精细分裂非常小到金属局部自由基的预期值。二电子还原形成,例如,1
    DOI:
    10.1021/om010838a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