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CHC5H2N(C6H4(OC2H4)2OCH2))2]Cu(2,9-bis-(p-formylphenyl)-1,10-phenanthroline)](PF6) | 165814-91-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CHC5H2N(C6H4(OC2H4)2OCH2))2]Cu(2,9-bis-(p-formylphenyl)-1,10-phenanthroline)](PF6)
英文别名
——
[[(CHC5H2N(C6H4(OC2H4)2OCH2))2]Cu(2,9-bis-(p-formylphenyl)-1,10-phenanthroline)](PF6)化学式
CAS
165814-91-5
化学式
C60H50CuN4O8*F6P
mdl
——
分子量
1163.59
InChiKey
WASCKQWEAYRRLC-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CHC5H2N(C6H4(OC2H4)2OCH2))2]Cu(2,9-bis-(p-formylphenyl)-1,10-phenanthroline)](PF6)3,5-双(叔丁基)苯甲醛bis(3-hexyl-4-methyl-2-pyrrolyl)methane 在 trifluoroacetic acid 、 chloranil (tetrachloro-p-benzoquinone) 、 KPF6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含卟啉 [2]-轮烷中的长程电子转移:通过金属阳离子配位调节速率
    摘要:
    已经合成了一系列 [2]-轮烷,其中两个 Zn(II)-卟啉 (ZnP) 电子供体连接在棒上作为塞子。连接到 Au(III)-卟啉 (AuP+) 受体的大环被穿在杆上。通过选择性激发任一卟啉,我们可以诱导从 ZnP 到 AuP+ 单元的电子转移,从而产生相同的 ZnP*+-AuP* 电荷转移状态,而不管哪个卟啉被激发。虽然反应物仅通过机械或配位键连接,但在卟啉之间的 15-17 A 边缘到边缘距离上获得了高达 1.2x10(10) xs(-1) 的电子转移速率常数。所得电荷转移状态具有相对较长的 10-40 ns 寿命,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以高产率 (>80%) 形成。通过反应物之间联系的简单变化,即。通过 Ag+ 或 Cu+ 协调轮烷棒和环上的菲咯啉单元,我们可以提高从 ZnP 到激发态 3AuP+ 的电子转移速率。我们根据 Ag+ 的增强超交换机制和 Cu+ 的逐步跳跃机制的变化来解释我们的数据,涉及氧化的
    DOI:
    10.1021/ja0119907
  • 作为产物:
    描述:
    tetrakis(acetonitrile)copper(I)tetrafluoroborate 、 6,9,12,15,18,21-Hexaoxa-35,38-diazahexacyclo[24.8.4.22,5.222,25.029,37.032,36]dotetraconta-1(35),2(42),3,5(41),22(40),23,25(39),26(38),27,29(37),30,32(36),33-tridecaene29-双[P-(甲酰)苯基]-110-菲罗啉 在 KPF6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以99%的产率得到[[(CHC5H2N(C6H4(OC2H4)2OCH2))2]Cu(2,9-bis-(p-formylphenyl)-1,10-phenanthroline)](PF6)
    参考文献:
    名称:
    含卟啉 [2]-轮烷中的长程电子转移:通过金属阳离子配位调节速率
    摘要:
    已经合成了一系列 [2]-轮烷,其中两个 Zn(II)-卟啉 (ZnP) 电子供体连接在棒上作为塞子。连接到 Au(III)-卟啉 (AuP+) 受体的大环被穿在杆上。通过选择性激发任一卟啉,我们可以诱导从 ZnP 到 AuP+ 单元的电子转移,从而产生相同的 ZnP*+-AuP* 电荷转移状态,而不管哪个卟啉被激发。虽然反应物仅通过机械或配位键连接,但在卟啉之间的 15-17 A 边缘到边缘距离上获得了高达 1.2x10(10) xs(-1) 的电子转移速率常数。所得电荷转移状态具有相对较长的 10-40 ns 寿命,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以高产率 (>80%) 形成。通过反应物之间联系的简单变化,即。通过 Ag+ 或 Cu+ 协调轮烷棒和环上的菲咯啉单元,我们可以提高从 ZnP 到激发态 3AuP+ 的电子转移速率。我们根据 Ag+ 的增强超交换机制和 Cu+ 的逐步跳跃机制的变化来解释我们的数据,涉及氧化的
    DOI:
    10.1021/ja011990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