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2,8,8-tetramethyl-3,7-dithianonane)tetracarbonyltungsten(0) | 29832-09-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2,8,8-tetramethyl-3,7-dithianonane)tetracarbonyltungsten(0)
英文别名
——
(2,2,8,8-tetramethyl-3,7-dithianonane)tetracarbonyltungsten(0)化学式
CAS
29832-09-5
化学式
C15H24O4S2W
mdl
——
分子量
516.335
InChiKey
REGUECLLYVAESY-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三异丙基亚磷酸酯(2,2,8,8-tetramethyl-3,7-dithianonane)tetracarbonyltungsten(0)氯苯 为溶剂, 生成 (2,2,8,8-tetramethyl-3,7-dithianonane)(tri(isopropyl)phosphite)tetracarbonyl tungsten
    参考文献:
    名称:
    固态结构和反应性溶液:V.闭环中(η 1 -2,2,8,8四甲基-3,7- dithianonane)tetracarbonyltungsten(0)中间
    摘要:
    (η的脉冲激光闪光光解2 -dtn)W(CO)4(I,DTN = 2,2,8,8四甲基-3,7- dithianonane)的1,2-二氯乙烷诱导开环,得到溶剂化[(η 1 -dtn)W(CO)4 ]中间体II。已经确定了用于提供I的该中间体的单分子闭环的速率以及I与亚磷酸三异丙酯(L)的双分子组合的速率,以及用于闭环途径的活化参数。较高的活化焓(12.0(6)kcal / mol)表明在螯合环闭合时诱导的I畸变。L在“开放”配位点的相互作用速率(一种通过八面体(螯合物)M(CO)4产生的CO损失产生的相互作用) 化合物)比通过开环产生的“屏蔽”位点的速度快两个数量级,这表明在后者的结合过程中双齿配体和L之间存在广泛的空间相互作用。
    DOI:
    10.1016/s0022-328x(00)99238-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Octahedral metal carbonyls. 58. Rate constants for ring-displacement in metal carbonyl complexes containing 5- and 6-membered chelate rings coordinating through sulfur
    作者:Gerard R. Dobson、Stephen S. Basson、Charles B. Dobson
    DOI:10.1016/s0020-1693(00)85222-6
    日期:1985.12
    Mecanisme de la reaction de (DTN)W(CO) 4 avec le triisopropylphosphite dans le chlorobenzene (DTN=tetramethyl-2,2,8,8 dithianonane)
    反应(DTN)W(CO)4的亚甲基三异丙基亚磷酸酯氯苯(DTN = tetramethyl-2,2,8,8 dithianonane)
  • Dobson, Gerard R.; Dobson, Charles B.; Mansour, Saber E., Inorganic Chemistry, 1985, vol. 24, # 14, p. 2179 - 2184
    作者:Dobson, Gerard R.、Dobson, Charles B.、Mansour, Saber E.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