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Preparation and crystal structures of the isomeric series 4-tolyl-1,2,3,5-dithiadiazolyl, (o-MeC6H4CNSSN)2, (m-MeC6H4CNSSN)2and (p-MeC6H4CNSSN)2
摘要:
(p-MeC6H4CNSSN)2 (1) (m-MeC6H4CNSSN)2 (2) 和 (o-MeC6H4CNSSN)2 (3) 自由基是用传统合成方法从相应的甲苯腈制备的,并通过真空升华法结晶。这三种结构都由顺式对向π*-π* 二聚体组成,其中 1 和 2 的不对称单元中有一个二聚体,3 的不对称单元中有四个二聚体。在 1 和 2 中,晶体包装显示出密切的 S⋯π(芳基)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推动形成了双人字形图案,类似于在母基 [PhCNSSN]2 中观察到的情况。1 和 2 中的双人字形薄片通过 Sδ+⋯Nδ- 触点连接。位于正交位置的甲基对 3 的固态结构有明显的影响;正交甲基的立体需求使芳基环和杂环之间的扭转角大大增加(3 中的扭转角为 19.43-28.07°,而 1 和 2 中的扭转角为 5.20-10.91°)。这导致二聚体内部的平均间隔增大(平均 S⋯S = 3.117(2) Å,而 1 和 2 为 3.0759(9) Å 和 3.078(1) Å),同时也抑制了 S⋯π 相互作用在 3 中的形成。相反,3 的结构显示出二聚体的分层排列,层内有 Sδ+⋯Nδ- 接触。3 中分子内 S⋯S 键的延长导致了 π*-π* 二聚体的减弱,并通过 EPR 光谱观察到室温下的热可触及三重态(S = 1)。在室温以上升温会导致 EPR 强度在 320 K 以上迅速增加,这与 3 的熔化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