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fac-[Re(CO)3(1,10-phenanthroline-5,6-dione)Br] | 934593-54-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fac-[Re(CO)3(1,10-phenanthroline-5,6-dione)Br]
英文别名
fac-ReBr(CO)3(1,10-phenanthroline-5,6-dione)
fac-[Re(CO)<sub>3</sub>(1,10-phenanthroline-5,6-dione)Br]化学式
CAS
934593-54-1
化学式
C15H6BrN2O5Re
mdl
——
分子量
560.334
InChiKey
LQSRGQQSPDYFOC-UHFFFAOYSA-M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fac-[Re(CO)3(1,10-phenanthroline-5,6-dione)Br]ytterbium(III) triflate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72.0h, 以84%的产率得到ReBr(CO)3(N,N-1,10-phenanthroline-5,6-dione-O,O)Yb(triflate)3(tetrahydrofuran)
    参考文献:
    名称:
    d-和f-嵌段元素的单核和异核核菲二酮配合物
    摘要:
    合成并表征了第3组的1,10-菲咯啉-5,6-二酮(Phd)配合物和具有分子式Ln(hfac)3(Phd)(Ln = Y,Eu,Yb; hfac =六氟乙酰丙酮酸酯)的镧系元素。还制备了类型为[MC1(Phd)(p- Cymene)] +(M = Ru,Os)的d-嵌段配合物。在所有这些物种中,多齿配体的配位通过N-供体部分发生,如DFT计算所示。测试了新型化合物,以及fac -ReBr(Phd)(CO)3作为制备异双金属d / f的前体衍生品。complex配合物与钇或镧系无水三氟甲磺酸盐的反应导致形成ReBr(CO)3(N, N'-Phd- O,O')Ln(OTf)3(THF)(Ln = Y (Eu,Yb),其中三价离子与醌型部分相互作用。通过比较在fac -ReBr(Phd)(CO)3和ReBr(CO)3(N上进行的循环伏安测量)观察到,n中心的氧化还原特性受到Ln(OTf)3配位的强烈影响。,
    DOI:
    10.1515/chempap-2015-0140
  • 作为产物:
    描述:
    (NEt4)2[rhenium(I)(bromide)3(carbonyl)3] 、 1,10-邻二氮杂菲-5,6-二酮乙醇 为溶剂, 以95%的产率得到fac-[Re(CO)3(1,10-phenanthroline-5,6-dione)Br]
    参考文献:
    名称:
    [ReX(diimine)(CO)3] 配合物的配体变异:对光催化 CO2 还原的影响
    摘要:
    已经制备了两个系列的复合物 [MX(diimine)(CO)3] (M = Tc, Re),并对其作为光催化剂将 CO2 还原为 CO 的能力进行了充分表征和研究。一个系列由具有不同的芳族二亚胺配体,同时保持 X = Br– 恒定。第二个系列描述了与二亚胺 = 2,2-联吡啶的配合物以及阴离子配体 X– 的变化。尽管之前已经制备和研究了许多此类配合物,但尚未对其光催化活性进行系统研究。对这些配合物进行了电化学和光谱表征,目的是更好地了解它们各自在光催化 CO2 还原中的活性。尽管进行了各种修改,所有显示荧光的化合物都保留了催化活性,包括 [99TcCl(bipy)(CO)3],而非荧光化合物不会将 CO2 转化为 CO。催化活性与光谱或电化学特性(如吸收或发射波长、氧化还原电位)的相关性或 Stern-Volmer 常数对于受激配合物的还原猝灭是困难的。尽管如此,该研究强调了通过配体变化获得具有广泛物理化学性质的
    DOI:
    10.1002/ejic.20060016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ubstituted bidentate and ancillary ligands modulate the bioimaging properties of the classical Re(<scp>i</scp>) tricarbonyl core with yeasts and bacteria
    作者:Alexander Carreño、Alejandra E. Aros、Carolina Otero、Rubén Polanco、Manuel Gacitúa、Ramiro Arratia-Pérez、Juan A. Fuentes
    DOI:10.1039/c6nj03792e
    日期:——
    Rhenium(I) tricarbonyl complexes with heteroaromatic ligands have been intensely investigated with respect to their properties as imaging probes, although they have only recently been tested in vivo. In this context, fac-Re(CO)3(N,N)L complexes (N,N: substituted bidentate ligand; L: ancillary ligand) are the most studied complexes due to their photophysical properties. However, the role of the N,N
    hetero(I)三羰基配合物与杂芳族配体的关系已被广泛研究作为成像探针的性质,尽管它们只是最近在体内进行了测试。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其光物理性质,FAc -Re(CO)3(N,N)L配合物(N,N:取代的二齿配体; L:辅助配体)是研究最多的配合物。但是,N,N二齿配体在经典FAc -Re(CO)3(N,关于壁细胞(即酵母和细菌)的细胞毒性和染色能力,尚未研究N)L个复合物(即其中L是卤素,例如Br )。在本研究中,我们测试了不同的(我)型的三羰基复合物FAC -Re(CO)3(Ñ,Ñ)[其中Ñ,Ñ是1,10-咯啉(苯)(C1); 5,6-二酮-1,10-咯啉(dione)(C2); 2,2'-bpy(bpy)(C3); 4,4'-二甲基-2,2'-bpy(dmb)(C4); 和4,4'- dithanoate -2,2'-bpy(deeb)(C5)],以表征细胞生物标记物中N,N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