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TaCl3(bis(trimethylsilyl)acetylene)(1,2-dimethoxyethane)] | 922522-16-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TaCl3(bis(trimethylsilyl)acetylene)(1,2-dimethoxyethane)]
英文别名
[TaCl3(bis(trimethylsilyl)acetylene)(DME)]
[TaCl3(bis(trimethylsilyl)acetylene)(1,2-dimethoxyethane)]化学式
CAS
922522-16-5
化学式
C12H28Cl3O2Si2Ta
mdl
——
分子量
547.831
InChiKey
ZWXJSESXLSFAGW-UHFFFAOYSA-K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钽甲硅烷基炔配合物的炔交换反应:机理研究及其在制备具有功能性炔的新型钽配合物中的应用(PhC⋮CR(R = COOMe,CONMe 2))
    摘要:
    钽的硅烷基炔配合物,通式为TaCl 3(R 1 C⋮CR 2)L 2(1,R 1 = R 2 = SiMe 3,L 2 = DME; 2,R 1 = SiMe 3,R 2 = Me, L 2= DME;6,R 1= R 2= SiMe 3,L = py;7,R 1= SiMe 3,R 2。= Me,L = py)与内部炔烃反应,通过炔烃交换反应生成相应的炔烃配合物。这些甲硅烷基炔配合物是新制备的,并在结构上进行了表征。动力学测量表明,DME配合物1和2的交换反应速率主要取决于配合物的浓度,反应通过解离途径进行。双(吡啶)配合物6和7的交换反应速率较慢。与DME配合物相反,6的交换反应通过缔合交换途径进行,而7的交换机理是一个关联的途径。在交换过程中,两个吡啶配体强烈地与钽中心配位,并且该中间体被提议为双(炔)配合物。通过甲炔交换反应,由甲硅烷基炔配合物制备具有功能性炔的新型钽配合物(PhC⋮CR(R
    DOI:
    10.1021/om060659z
  • 作为产物:
    描述:
    乙二醇二甲醚五氯化钽二(三甲基甲硅烷基)乙炔 在 Zn 作用下, 以 乙二醇二甲醚甲苯 为溶剂, 以28%的产率得到[TaCl3(bis(trimethylsilyl)acetylene)(1,2-dimethoxyethane)]
    参考文献:
    名称:
    钽甲硅烷基炔配合物的炔交换反应:机理研究及其在制备具有功能性炔的新型钽配合物中的应用(PhC⋮CR(R = COOMe,CONMe 2))
    摘要:
    钽的硅烷基炔配合物,通式为TaCl 3(R 1 C⋮CR 2)L 2(1,R 1 = R 2 = SiMe 3,L 2 = DME; 2,R 1 = SiMe 3,R 2 = Me, L 2= DME;6,R 1= R 2= SiMe 3,L = py;7,R 1= SiMe 3,R 2。= Me,L = py)与内部炔烃反应,通过炔烃交换反应生成相应的炔烃配合物。这些甲硅烷基炔配合物是新制备的,并在结构上进行了表征。动力学测量表明,DME配合物1和2的交换反应速率主要取决于配合物的浓度,反应通过解离途径进行。双(吡啶)配合物6和7的交换反应速率较慢。与DME配合物相反,6的交换反应通过缔合交换途径进行,而7的交换机理是一个关联的途径。在交换过程中,两个吡啶配体强烈地与钽中心配位,并且该中间体被提议为双(炔)配合物。通过甲炔交换反应,由甲硅烷基炔配合物制备具有功能性炔的新型钽配合物(PhC⋮CR(R
    DOI:
    10.1021/om060659z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and Reactivity of [PCCP]-Coordinated Group 5 Alkyl and Alkylidene Complexes Featuring a Metallacyclopropene Backbone
    作者:Patrick Federmann、Tim Richter、Hubert Wadepohl、Joachim Ballmann
    DOI:10.1021/acs.organomet.9b00577
    日期:2019.11.11
    metallacyclopropenes, the unsaturated ligand backbone was neither degraded nor copolymerized over the course of these polymerizations. Upon hydrogenolysis of 7b, however, the metallacyclopropene backbone was partially hydrogenated, and the dinuclear (μ-H)3-bridged tantalum(V) complex 8 featuring a metallacyclopropane substructure was formed. An intermediate in this reaction was shown to catalytically hydrogenate
    将R 2 P-官能二苯乙炔1A(R = PH)和图1b(R =我PR)被用于[PCCP]配位的基团5种配合物的合成。在的情况下,制备了d 1构型的二烷基物质[PCCP] V(CH 2 SiMe 3)2(3a和3b),发现具有抗氧化性,即在处理时未观察到相应的亚烷基络合物与各种氧化剂。但是,对于,高价d 0构型的烷基-亚烷基络合物[PCCP] M(= CHSiMe 3)(CH 2对于i Pr 2 P-取代的配体,获得了SiMe 3)(M = Nb:6b,M = Ta:7b)。这两个亚烷基,即6b和7b,都用于应变烯烃的开环复分解聚合(ROMP)。虽然η 2点中的基序-alkyne 6B和7B被最好地描述为metallacyclopropenes中,不饱和配体骨架既不降解也没有超过共聚这些聚合的过程中。然而,在7b进行氢解后,属环丙烯主链被部分氢化,双核(μ-H)3形成了具有属环丙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