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ferrocenyl-1,2-catechol | 887281-19-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ferrocenyl-1,2-catechol
英文别名
4-ferrocenylcatechol
ferrocenyl-1,2-catechol化学式
CAS
887281-19-8
化学式
C16H14FeO2
mdl
——
分子量
294.133
InChiKey
WRVOIDFDPCZLMG-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ferrocenyl-1,2-catechol 、 Pd(OAc)2(4,4'-di-tert-butyl-2,2'-dipyridy)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2.0h, 以150 mg的产率得到Pd(4,4'-di-tert-butyl-2,2-dipyridyl)(4-ferrocenylcatecholato)
    参考文献:
    名称:
    Pd(II)二亚胺儿茶酚酸盐配合物的二茂铁共轭物的合成和电化学及其单电子氧化形式的电荷转移特性
    摘要:
    合成了一种新的 Pd 配合物 Pd(tBu2bpy)(FcC) 2Fc(FcC = 4-二茂铁儿茶酚,tBu2bpy = 4,4'-di-tert-butyl-2,2'-dipyridyl)并使用 1H 和 13C NMR 光谱表征和 ESI-MS。在 CH2Cl2/nBu4NPF6 中使用循环伏安法对 2Fc 进行的电化学分析揭示了两个明确定义的准可逆波,这些波分配给 Pd(tBu2bpy)(C) 和二茂铁 (Fc) 部分的顺序氧化。波之间的电位分裂 (519 mV) 表明两个部分之间存在电子相互作用。使用 DFT 计算和 UV-vis-NIR 光谱研究了 2Fc 的单电子氧化物质,并将其电荷转移性质与 Pt(tBu2bpy)(FcC) 1Fc、FcV(4-二茂铁)和FcA(4-二茂铁基儿茶酚双(乙酸酯))。2Fc+ 以 Fc+ 为中心,而不是以半醌配体为中心,并在 NIR 区域表现出从儿茶酚酸盐到
    DOI:
    10.1246/bcsj.20160109
  • 作为产物:
    描述:
    ferrocenyl-1,2-dimethoxybenzene 在 三溴化硼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1.0h, 以0.15 g的产率得到ferrocenyl-1,2-catechol
    参考文献:
    名称:
    Pd(II)二亚胺儿茶酚酸盐配合物的二茂铁共轭物的合成和电化学及其单电子氧化形式的电荷转移特性
    摘要:
    合成了一种新的 Pd 配合物 Pd(tBu2bpy)(FcC) 2Fc(FcC = 4-二茂铁儿茶酚,tBu2bpy = 4,4'-di-tert-butyl-2,2'-dipyridyl)并使用 1H 和 13C NMR 光谱表征和 ESI-MS。在 CH2Cl2/nBu4NPF6 中使用循环伏安法对 2Fc 进行的电化学分析揭示了两个明确定义的准可逆波,这些波分配给 Pd(tBu2bpy)(C) 和二茂铁 (Fc) 部分的顺序氧化。波之间的电位分裂 (519 mV) 表明两个部分之间存在电子相互作用。使用 DFT 计算和 UV-vis-NIR 光谱研究了 2Fc 的单电子氧化物质,并将其电荷转移性质与 Pt(tBu2bpy)(FcC) 1Fc、FcV(4-二茂铁)和FcA(4-二茂铁基儿茶酚双(乙酸酯))。2Fc+ 以 Fc+ 为中心,而不是以半醌配体为中心,并在 NIR 区域表现出从儿茶酚酸盐到
    DOI:
    10.1246/bcsj.20160109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Tuning of intramolecular charge transfer properties and charge distributions in ferrocene-appended catechol derivatives by chemical substitution
    作者:Keishiro Tahara、Shogo Akehi、Tetsuhiro Akita、Shohei Katao、Jun-ichi Kikuchi、Ken Tokunaga
    DOI:10.1039/c5dt01998b
    日期:——
    In this study, we report intramolecular charge transfer (ICT) properties and charge distributions in a series of FcC derivatives (FcC = 4-ferrocenylcatecholate where Fc = ferrocene and C = catecholate). This series consists of a previously reported complex FcV (4-ferrocenylveratrole) and newly synthesized complexes FcA (4-ferrocenylcatechol bis(acetate) and Pt(tBu2bpy)(FcC) (tBu2bpy = 4,4′-di-tert-butyl-2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报告了一系列FcC衍生物(FcC = 4-二茂铁儿茶酚酸酯,其中Fc =二茂铁和C =儿茶酚酸酯)的分子内电荷转移(ICT)特性和电荷分布。该系列由先前报道的复合物FcV(4-二茂铁藜芦醇)和新合成的复合物FcA(4-二茂铁邻苯二酚双(乙酸)酯和Pt(t Bu 2 bpy)(FcC)(t Bu 2 bpy = 4,4'-di -叔丁基-2,2'-二吡啶基)。循环伏安法对Pt(t Bu 2 bpy)(FcC)的电化学分析显示,两个明确定义的可逆波被分配给Pt(t卜2bpy)(C)和Fc部分。波之间的电位分裂(524 mV)表明两个部分之间存在电子相互作用。通过与[FcV] +和[FcA] + +(4-二茂铁邻苯二酚双(乙酸盐))比较,使[Pt(t Bu 2 bpy)(FcC)] +的ICT性质和电荷分布合理化。DFT计算和UV-NIR光谱表明,[Pt(t Bu 2 bpy)(FcC)]
  • Covalently Linked Ferrocenyl Quinones:  Proton-Dependent Redox Behavior and Charge Redistribution
    作者:Stephen B. Colbran、Sang Tae Lee、David G. Lonnon、Felicia J. D. Maharaj、Andrew M. McDonagh、Katherine A. Walker、Rowan D. Young
    DOI:10.1021/om060040x
    日期:2006.4.1
    (4) were studied; also the unstable compound 3-ferrocenyl-1,2-benzoquinone (6) was observed in the spectroelectrochemistry of 5. Detailed cyclic voltammetry, coulommetry, and UV−vis−NIR spectroelectrochemistry experiments allied with EPR, NMR, and Mössbauer spectroscopy were used to probe the pH-dependent redox chemistry and electron distribution within the compounds.
    已经表征了由由二茂铁基电子供体通过单共价键直接连接至氢醌基电子供体或醌电子受体的二元组的质子依赖性氧化还原化学二茂铁基-1,4-氢醌(2),二茂铁基-1,4-苯醌(3),3-二茂铁-1,2-邻苯二酚(5)和前茂基-1,4-二甲氧基苯(1)和3研究了-二茂铁基-1,2-二甲氧基苯(4); 在5的光谱电化学中还观察到了不稳定的化合物3-二茂铁基-1,2-苯醌(6)。与EPR,NMR和Mössbauer光谱相结合的详细的循环伏安法,库仑法和UV-vis-NIR光谱电化学实验被用来探测化合物中pH依赖的氧化还原化学和电子分布。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