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RuH2Cl2(P(t-Bu)2Me)2 | 190246-96-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RuH2Cl2(P(t-Bu)2Me)2
英文别名
——
RuH2Cl2(P(t-Bu)2Me)2化学式
CAS
190246-96-9
化学式
C18H44Cl2P2Ru
mdl
——
分子量
494.471
InChiKey
GTROOLNVFLYBGG-UHFFFAOYSA-L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在末端炔烃和钌和O氢化物形成氢化亚乙烯基的过程中,氢化物不是观众的配体:机理差异
    摘要:
    RuHX(H 2)L 2(L = P t Bu 2 Me; X = Cl,I)和OsH 3 ClL 2(L = P i Pr 3)与末端炔烃以1:2的化学计量比反应(混合时间)得到MHX(C CHR)L 2和RCH CH 2。RuHX(H 2)L 2与PhC⋮CD的反应导致RuDX(C CHPh)L 2作为唯一的异构体。从炔在Ru-H键中插入以生成乙烯基,然后α-氢迁移,得到氢化物/亚乙烯基,可以理解该结果。已经通过从头算(B3LYP)计算来研究此反应路径,并确定了最小值和过渡态的位置。与同位素标记实验一致,表明从插入Ru-H键开始的路径比在配位炔烃配体中的1,2-迁移更有利。计算出有利的反应是从起始化合物到中间体和产物的放热,其所有过渡态的能量都大大低于分离的反应物的能量。该机制包括一个14电子η的形成1-乙烯基中间体,其在结构变化后产生16电子氢化物/亚乙烯基产物。相同的一般反应路径被
    DOI:
    10.1021/om971109r
  • 作为产物:
    描述:
    dichloro(1,5-cyclooctadiene)ruthenium(II)二叔丁基甲基膦氢气异丙醇 为溶剂, 以74%的产率得到RuH2Cl2(P(t-Bu)2Me)2
    参考文献:
    名称:
    在末端炔烃和钌和O氢化物形成氢化亚乙烯基的过程中,氢化物不是观众的配体:机理差异
    摘要:
    RuHX(H 2)L 2(L = P t Bu 2 Me; X = Cl,I)和OsH 3 ClL 2(L = P i Pr 3)与末端炔烃以1:2的化学计量比反应(混合时间)得到MHX(C CHR)L 2和RCH CH 2。RuHX(H 2)L 2与PhC⋮CD的反应导致RuDX(C CHPh)L 2作为唯一的异构体。从炔在Ru-H键中插入以生成乙烯基,然后α-氢迁移,得到氢化物/亚乙烯基,可以理解该结果。已经通过从头算(B3LYP)计算来研究此反应路径,并确定了最小值和过渡态的位置。与同位素标记实验一致,表明从插入Ru-H键开始的路径比在配位炔烃配体中的1,2-迁移更有利。计算出有利的反应是从起始化合物到中间体和产物的放热,其所有过渡态的能量都大大低于分离的反应物的能量。该机制包括一个14电子η的形成1-乙烯基中间体,其在结构变化后产生16电子氢化物/亚乙烯基产物。相同的一般反应路径被
    DOI:
    10.1021/om971109r
  • 作为试剂:
    描述:
    N-(but-3-en-1-yl)-4-methyl-N-(prop-2-yn-1-yl)benzenesulfonamideRuH2Cl2(P(t-Bu)2Me)2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24.0h, 以56%的产率得到N-p-toluenesulfonyl-3-vinyl-1,2,5,6-tetrahydropyridine
    参考文献:
    名称:
    二氢化钌配合物作为烯炔复分解催化剂
    摘要:
    钌催化的烯炔复分解是形成1,3-二烯(一种合成有机化学中常见的结构基序)的可靠而有效的方法。能够催化烯炔复分解反应的新型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开发仍然是重要的研究领域。该报告描述了具有一般结构RuH 2 Cl 2(PR 3)2的二氢化钌(IV)配合物的使用作为烯炔复分解的新催化剂。这些二氢化钌(IV)在基于复分解的转化中作为催化剂一直未被开发。研究了这些配合物与1,6和1,7-烯炔的反应性。观察到的反应产物与通过钌亚乙烯基中间体发生的复分解活性一致。
    DOI:
    10.1016/j.tetlet.2018.11.01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同类化合物

相关结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