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2-bis(trimethylsilyldiseleno)-1,2-dicarba-closo-dodecaborane(12) | 1003293-91-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2-bis(trimethylsilyldiseleno)-1,2-dicarba-closo-dodecaborane(12)
英文别名
1,2-bis(trimethylsilylseleno)-1,2-dicarba-closo-dodecaborane(12)
1,2-bis(trimethylsilyldiseleno)-1,2-dicarba-closo-dodecaborane(12)化学式
CAS
1003293-91-1
化学式
C8H28B10Se2Si2
mdl
——
分子量
446.511
InChiKey
QESUXBFVPSRJMO-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2-bis(trimethylsilyldiseleno)-1,2-dicarba-closo-dodecaborane(12) 在 tropylium bromide 作用下, 以 氘代甲苯 为溶剂, 以12%的产率得到3,4,7,8-bis(1,2-dicarba-closo-dodecaborane[1,2])-1,2,5,6-tetraselena-cyclooctane
    参考文献:
    名称:
    新型 1,2-Dicarba-closo-dodecaborane(12) 硒衍生物
    摘要:
    1,2-dicarba-closo-ddecaborane(12) (1) 锂化,然后将硒插入两个 C-Li 键中,生成 1,2-diselenolato-1,2-dicarba-closo-ddecaborane(12) 二价阴离子(3),通过氧化偶联转化为环状八元双(二塞烷)4 与环化碳硼烷部分。4 与乙烯双(三苯基膦)铂(0)的氧化加成得到双(三苯基膦)铂(II)配合物 7,其中含有螯合 1,2-二硒代-1,2-二碳-氯-十二硼烷(12)配体,通过 4 中八元环的对称裂解和乙烯的置换。4和7的分子结构通过X射线分析确定。多核 NMR 数据(1H、11B、13C、29Si、31P、77Se、195Pt)支持了新化合物的溶液态结构。(©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KGaA,
    DOI:
    10.1002/ejic.200600701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1,5-Diselena-2,4-disila-3-oxa-cycloheptane 衍生物和 Diselane 的分子结构。含有 1,2-二硫基-和 1,2-双(锂硒)-1,2-二碳-氯-十二硼烷 (12) 的混合物的行为
    摘要:
    尝试制备含有 1-lithioseleno-2-lithio-1,2-dicarba-closo-dodecaborane(12) 的试剂仅部分成功。可以在混合物中获得非环状的 1-trimethysilylseleno-2-trimethysilyl-1,2-dicarba-closo-dodecaborane(12), 并且可以分离出相应的由水解/氧化形成的二硒烷并通过 X 射线结构表征分析。然而,相关杂环的合成失败了。相反,原则上从 1,2-二锂硫基和 1,2-bis(lithioseleno)-1,2-dicarba-closo-dodecaborane(12) 衍生的环状物种被分离和表征。这产生了一种新的 1,5-diselena-2,4-disila-3-oxa-cycloheptane 衍生物,其溶液结构已通过 NMR 光谱(1H、13C、29Si、77Se NMR)和 DFT
    DOI:
    10.1002/zaac.201100240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