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terpyridine)NiBr] | 1319734-60-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terpyridine)NiBr]
英文别名
——
[(terpyridine)NiBr]化学式
CAS
1319734-60-5
化学式
C15H11BrN3Ni
mdl
——
分子量
371.866
InChiKey
PWAXQKQDRGQLKN-UHFFFAOYSA-M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脉冲辐射分解在镍催化交叉偶联反应中镍(I)中间体研究中的应用
    摘要:
    在这里,我们报告了使用脉冲辐射分解和光谱电化学来生成与合成重要的 Ni 催化交叉偶联反应相关的低价镍中间体,并询问它们对比例和氧化加成过程的反应性。脉冲辐射分解提供了一种直接的方法来产生单独还原的 [(dtbbpy)NiBr],从而能够识别在合成相关电解条件下发生的快速 Ni(0)/Ni(II) 比例化过程。这种方法还允许使用电子区分的芳基碘化物亲电试剂 ( k OA = 1.3 × 10 4 –2.4 × 10 5 M –1 s –1 ) 直接测量 Ni(I) 氧化加成速率),这是镍催化交叉偶联反应中经常提出的基本有机金属步骤。总之,这些结果对许多镍催化的交叉偶联过程都有影响。
    DOI:
    10.1021/jacs.1c04652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Redox Trends in Terpyridine Nickel Complexes
    作者:James T. Ciszewski、Dmitry Y. Mikhaylov、Kirill V. Holin、Marsil K. Kadirov、Yulia H. Budnikova、Oleg Sinyashin、David A. Vicic
    DOI:10.1021/ic201184x
    日期:2011.9.5
    assignment. The preparation of 1 also facilitated the analysis of the redox potentials of a series of terpyridine nickel derivatives. It was found that the overall ligand sphere (one vs two coordinated terpyridine ligands) plays more of a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redox potentials of these derivatives than do the formal oxidation states of the nickel ions in the solution phase.
    已经开发出允许以高收率分离四配位[[tpy)Ni-Br](1,tpy =叔吡啶)的合成方法。配合物1在结构上已得到表征,并且X射线数据显示出正方形的几何形状,这与已知的[(tpy')Ni-I](tpy'= 4,4',4''-三叔丁基-特吡啶)但与[(tpy)Ni-CH 3 ]相似。然而,在固态中,EPR光谱表明,与[(tpy)Ni-CH 3 ]不同,1的电子结构是以属为中心,而不是以配体为中心。密度泛函理论(DFT)分析支持此任务。编制1还促进了对三联吡啶生物系列的氧化还原电位的分析。已发现,与溶液相中离子的形式氧化态相比,整个配体球体(一个对两个配位的吡啶吡啶配体)在确定这些衍生物的氧化还原电势中起着更大的作用。
  • Synthesis of Nickel(I)–Bromide Complexes via Oxidation and Ligand Displacement: Evaluation of Ligand Effects on Speciation and Reactivity
    作者:Samuel H. Newman-Stonebraker、T. Judah Raab、Hootan Roshandel、Abigail G. Doyle
    DOI:10.1021/jacs.3c06233
    日期:2023.9.6
    generation of a well-defined precursor, [NiI(COD)Br]2, as well as several new NiI complexes. Included among them are complexes bearing bulky monophosphines, for which structure–speciation relationships are established and catalytic reactivity in a Suzuki–Miyaura coupling (SMC) is investigated. Notably, these routes also allow for the synthesis of well-defined monomeric t-Bubpy-bound NiI complexes, which has
    的+1氧化态由于其在日益流行的催化方法中的变化且常常是神秘的行为而受到广泛关注。在某种程度上,对缺乏了解是由于常见的合成策略限制了可用于机理研究和催化剂设计的配合物的广度。我们报告了一种使用三化物盐的氧化方法,该方法可以生成明确的前体 [Ni(COD)Br] 2以及几种新的 Ni 配合物。其中包括带有大体积单膦的配合物,建立了其结构-形态关系,并研究了铃木-宫浦偶联(SMC)中的催化反应性。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路线还允许合成明确的单体t -Bu bpy 结合的 Ni 配合物,这是以前从未实现过的。这些与芳基卤化物反应的配合物可以实现以前具有挑战性的机理研究,并为催化和合成提供新的机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