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3,7,8,12,13,17,18-octobromo-5,10,15,20-tetraphenyl porphinato-Mn(III) chloride | 220784-24-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3,7,8,12,13,17,18-octobromo-5,10,15,20-tetraphenyl porphinato-Mn(III) chloride
英文别名
2,3,7,8,12,13,17,18-octabromo-5,10,15,20-tetraphenylporphyrinchloride Mn(III);Mn(Br8TPP)Cl
2,3,7,8,12,13,17,18-octobromo-5,10,15,20-tetraphenyl porphinato-Mn(III) chloride化学式
CAS
220784-24-7;198570-19-3
化学式
C44H20Br8ClMnN4
mdl
——
分子量
1334.29
InChiKey
HGDJCHQPYGWVRI-KXMZQQCASA-M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溴取代的 Mn(II) 和 Mn(III)-四芳基卟啉:合成和性质
    摘要:
    摘要 通过氯化锰 (II) 与相应的卟啉配体或其 Cd(II)-配合物在 DMF 中反应合成了单、四和八溴取代的 Mn(II)-和 Mn(III)-四芳基卟啉。通过使用金属交换反应,与络合反应相比,随着最终产物产率的增加,Mn-卟啉形成的时间显着减少。在 NaOH 和纯 DMF 存在下,Mn(III)-四芳基卟啉在 DMF 中还原为 Mn(II)-卟啉。使用紫外-可见光和 1H NMR 光谱、质谱和元素分析对获得的化合物进行鉴定。图形概要
    DOI:
    10.1080/00958972.2018.1519186
  • 作为产物:
    描述:
    2,3,7,8,12,13,17,18-octabromo-5,10,15,20-tetraphenyl-21H,23H-porphyrin 、 manganese(II) acetate 在 sodium acetate 作用下, 以 甲苯 为溶剂, 以65%的产率得到2,3,7,8,12,13,17,18-octobromo-5,10,15,20-tetraphenyl porphinato-Mn(III) chloride
    参考文献:
    名称:
    Krishna; Agarwal; Bayrappa, Indian Journal of Chemistry, Section A: Inorganic, Physical, Theoretical and Analytical, 1998, vol. 37, # 10, p. 918 - 920
    摘要:
    DOI:
  • 作为试剂:
    描述:
    环己烯2,3,7,8,12,13,17,18-octobromo-5,10,15,20-tetraphenyl porphinato-Mn(III) chloride亚碘酰苯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1.0h, 以0.23 mmol的产率得到氧化环己烯
    参考文献:
    名称:
    卤代四苯基卟啉;碘代苯是烯烃环氧化的高效催化体系
    摘要:
    研究了以邻苯基和[分子式:见正文]-吡咯取代的Fe(III)和Mn(III)四苯基卟啉配合物为催化剂,[分子式:见正文]碘基苯为氧化剂的烯烃环氧化反应。观察到环氧化物和二次氧化产物的优异产率。还研究了吡啶、咪唑、十二烷基硫酸钠和溶剂变化的影响。还解释了取代基对卟啉络合物催化活性的影响。与[分子式:见正文]-吡咯取代的配合物相比,邻苯基取代的配合物产生更好的环氧化物产率。
    DOI:
    10.1142/s108842461550093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