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RuCl3(2,6-di(quinolin-8-yl)pyridine)] | 1136846-37-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RuCl3(2,6-di(quinolin-8-yl)pyridine)]
英文别名
Ru(2,6-di(quinolin-8-yl)pyridine)Cl3;Ru(dqp)Cl3
[RuCl3(2,6-di(quinolin-8-yl)pyridine)]化学式
CAS
1136846-37-1
化学式
C23H15Cl3N3Ru
mdl
——
分子量
540.821
InChiKey
WYWAOEPAUBKOCI-UHFFFAOYSA-K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RuCl3(2,6-di(quinolin-8-yl)pyridine)]二甲基亚砜 在 N(C2H5)3 作用下, 以 氯仿 为溶剂, 以51%的产率得到Ru(dqp)(DMSO)Cl2
    参考文献:
    名称:
    基于2,6-二(喹啉-8-基)吡啶基配体的双链Ru II配合物的简便合成:具有微秒3 MLCT激发态寿命的敏化剂
    摘要:
    研究了基于2,6-二(喹啉-8-基)吡啶基(dqp)配体的子午线双链钌(II)配合物的合成途径。微波辅助合成在200°C时可以高产率(49-87%)制备含有惰性官能团的均化经络[Ru(dqp)2 ] 2+基络合物。应用该协议用于合成聚体-的[Ru(DQP)2 ] 2+(聚体- 1),但将温度降低至180℃并且反应时间短揭示面部异构体的形成顺式,FAC - 1和反式,事实-1(收率分别为56%和12%)。通过NMR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表征面部异构体。在逐步操作方案中,Ru(dqp)Cl 3或Ru(dqp)(L)Cl 2(L = MeCN或DMSO)与第二当量dqp的反应以12-26%的收率得到mer - 1和N 5 Cl -配位[Ru(dqp)2 Cl] +(28-46%)。[Ru(dqp 2)Cl] +在Ag I存在下进行了光化学或热反应,转化为mer - 1。通过使用聚体-的[Ru(DQP)(MeCN中)3
    DOI:
    10.1021/ic802342t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具有微秒 3MLCT 状态寿命的双齿钌(II)聚吡啶型配合物:棒状分子阵列的敏化剂
    摘要:
    合成了一系列基于新型 2,6-二(喹啉-8-基)吡啶 (dqp) 配体的双齿钌 (II) 多吡啶型配合物,并研究了它们的光物理性质。该复合物易于在具有守恒准 C2v 对称性的中心吡啶的 4 位取代,这允许扩展到无异构体的棒状分子阵列,用于电子和能量转移的矢量控制。在母体 [Ru(dqp) 2](2+) 复合体 (1) 上执行的 DFT 计算预测出比典型双齿复合体 [Ru(tpy)2](2+) 更八面体的结构(tpy 为 2,2' :6',2"-三联吡啶)由于较大的配体咬合角,X射线晶体学证实了这一点。强烈的可见吸收带,基于时间相关的 DFT 计算,最大波长为 491 nm 被指定为金属到配体电荷转移 (MLCT) 跃迁。图 1 显示了其最低激发态 ((3) MLCT) 的室温发射 (Phi = 0.02),其寿命很长 (tau = 3 微秒)。长寿命是由于更强的配体场,因为更多的八面体结构
    DOI:
    10.1021/ja804890k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Near‐Infrared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from Bistridentate Ruthenium(II) Di(quinoline‐8‐yl)pyridine Complexes in Aqueous Media
    作者:Mayoorini Majuran、Georgina Armendariz‐Vidales、Serena Carrara、Mohammad A. Haghighatbin、Leone Spiccia、Peter J. Barnard、Glen B. Deacon、Conor F. Hogan、Kellie L. Tuck
    DOI:10.1002/cplu.201900637
    日期:2020.2
    We report the synthesis, photophysics, electrochemistry and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ECL) of two dqp (dqp=2,6-di(quinoline-8-yl)pyridine) based ruthenium(II) complexes, bearing either a n-butyl ester (1) or the corresponding carboxylic acid functionality (2). The complexes were prepared from [Ru(dqp)(MeCN)3 ][PF6 ]2 by reaction with the dqp precursor using microwave irradiation. In both cases, photoluminescence
    我们报告了两个基于dqp(dqp = 2,6-di(quinoline-8-yl)pyridine)的(II)配合物的合成,光物理,电化学和电化学发光(ECL),它们带有正丁酯(1)或相应的羧酸官能团(2)。通过使用微波辐射与dqp前体反应,从[Ru(dqp)(MECN)3] [PF6] 2制备配合物。在这两种情况下,光致发光光谱都呈现出基于3 MLCT的强红色/近红外(NIR)发射,中心波长约为710 nm。1和2的光致发光量子产率分别为6.1%和1.8%,而激发态寿命为3.60μs和2.37μs。两种配合物均具有ECL活性,尽管ECL效率(ΦECL)为1远高于2,这是由于其更有利的电化学性能。重要的,1还可以在性介质中产生很强的ECL,这对于近红外发射器而言是罕见的。结果表明,对于这种类型的生物介质中的发射器,非常有趣的ECL感测应用可能存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