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7-bis(CH2CH2CH2I)-1,7-carborane | 403518-17-2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7-bis(CH2CH2CH2I)-1,7-carborane
英文别名
1,7-bis(3-iodopropyl)-1,7-closo-carborane;1,7-bis(iodopropyl)-1,7-carborane
1,7-bis(CH2CH2CH2I)-1,7-carborane化学式
CAS
403518-17-2
化学式
C8H22B10I2
mdl
——
分子量
480.182
InChiKey
WIAZRGNMXFGZOF-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7-bis(CH2CH2CH2I)-1,7-carborane双(叔丁氧羰基)胺sodium hydroxide四丁基硫酸氢铵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以58%的产率得到N,N-di-tert-butoxycarbonyl-1,7-bis(aminopropyl)-1,7-carborane
    参考文献:
    名称:
    多核铂(II)-胺配合物,含有双(氨基丙基)双氨基甲酰-闭-十二碳硼烷(12)配体。
    摘要:
    1,Z-型桥联双齿1,Z-双(氨基丙基)-1,Z-二氨基-氯代十二硼烷(12)(1,Z-双(氨基丙基)-1,Z-碳硼烷)配体的处理[H(2)N(CH(2))(3)](2)-1,ZC(2)B(10)H(10)(L(1),Z = 7,5)或(L( 2),Z = 12、6)和两个当量的反式[PtClI(2)(NH(3))](-),然后用AgOTf和HCl((aq))进行卤素配位复分解,得到了新的二铂( II)-胺类顺式[[PtCl(2)(NH(3))](2)L(n)](分别为7(n = 1)或8(n = 2))。同样,L(1)或L(2)与不稳定的反式[[PtCl(dmf)(NH(3))(2)](+)的反应得到反式[[PtCl(NH(3)))( 2)](2)L(n)](OTf)(2)(9(n = 1)或10(n = 2),分别具有良好的收率和纯度。然而,由于分解反应导致碳硼烷笼的广泛降解和金属中心
    DOI:
    10.1039/b408801h
  • 作为产物:
    描述:
    1,7-bis(propan-3-dimethanesulfonate)-1,7-closo-carborane 在 sodium iodide 作用下, 以 丙酮 为溶剂, 反应 12.0h, 以3.5 g的产率得到1,7-bis(CH2CH2CH2I)-1,7-carborane
    参考文献:
    名称:
    异构碳硼烷神经肌肉阻滞剂。
    摘要:
    我们合成了基于十溴甲烷的神经肌肉阻滞剂(NMB)系列,但在两个季铵基团之间的亚甲基链中含有甲硼烷簇。在动物中测试了碳硼烷簇异构体o-NMB,m-NMB和p-NMB的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并将其与临床使用的药物:罗库溴铵和十甲铵进行了比较。通过抓地力和反向筛选测试确定,这三种异构体均导致小鼠可逆性肌肉无力,效力等级为p-NMB>罗库溴铵>十甲铵> m-NMB> o-NMB。通过使用体外大鼠rat神经半膜片制备和细胞中的电生理学测定来确定化合物的作用机理。新斯的明可逆转由三种异构体和罗库溴铵引起的半he肌无力,但不能消除琥珀酰胆碱。在通过乙酰胆碱受体通道的电流的电生理记录中,碳硼烷化合物不会激活通道活性,但会抑制乙酰胆碱的通道激活。这些结果表明,与母体化合物的去极化作用相反,碳硼烷神经肌肉阻滞剂是非去极化剂。
    DOI:
    10.1002/cmdc.20180081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and DNA-binding properties of dinuclear platinum(ii)–amine complexes of 1,7-dicarba-closo-dodecaborane(12)Electronic 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 (ESI) available: experimental section. See http://www.rsc.org/suppdata/cc/b1/b108081d/
    作者:Susan L. Woodhouse、Louis M. Rendina
    DOI:10.1039/b108081d
    日期:2001.11.22
    The first examples of platinum(II)-amine complexes containing a dicarba-closo-dodecaborane(12) (carborane) moiety are described; preliminary in vitro DNA-binding experiments indicate that the complexes are capable of targetting plasmid DNA.
    描述了含有二基甲酰基-双十二碳硼烷(12)(碳烷)部分的(II)-胺配合物的第一个例子;初步的体外DNA结合实验表明,该复合物能够靶向质粒DNA。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