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RuH(HNO)Cl(CO)(P(i)Pr3)2 | 452323-45-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RuH(HNO)Cl(CO)(P(i)Pr3)2
英文别名
——
RuH(HNO)Cl(CO)(P(i)Pr3)2化学式
CAS
452323-45-4
化学式
C19H44ClNO2P2Ru
mdl
——
分子量
517.034
InChiKey
XDDPZAVBWJFPFP-UHFFFAOYSA-M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carbonylchlorohydridobis(triisopropylphosphine)ruthenium(II)氧化亚氮氘代甲苯 为溶剂, 以93%的产率得到Ru(NO)Cl(CO)(P(i)Pr3)2
    参考文献:
    名称:
    电子过量的亚硝酰基络合物:以配体为中心的自由基的反应性,导致配位的HNO。
    摘要:
    RuHCl(CO)L(2)(L = P(i)Pr(3))与NO的反应最初形成1:1的加合物,通过DFT计算和EPR光谱(包括RuD同位素)显示含有弯曲(90度角Ru-NO = 143.9度)亚硝酰基,其中大多数自旋密度在亚硝酰基氮上。该自由基加合物进一步转化,得到等摩尔的RuCl(NO)(CO)L(2)和RuHCl(HNO)(CO)L(2),后者与氢化物反过来变成硝酰基配体HN = O。这是从NO本身合成配位HNO的首次观察。DFT计算得出这样的建议,即这种H原子的转移受游离NO的影响,而RuHCl(HNO)(CO)L(2)的寿命实际上在质量上取决于游离NO的存在。
    DOI:
    10.1021/ic025699j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Reactivity of the Hydrido/Nitrosyl Radical MHCl(NO)(CO)(P<sup>i</sup>Pr<sub>3</sub>)<sub>2</sub>, M = Ru, Os
    作者:Alexei V. Marchenko、Andrei N. Vedernikov、David F. Dye、Maren Pink、Jeffrey M. Zaleski、Kenneth G. Caulton
    DOI:10.1021/ic0349407
    日期:2004.1.1
    reaction of equimolar NO with the 16 electron molecule RuHCl(CO)L(2) (L = P(i)Pr(3)) proceeds, via a radical adduct RuHCl(CO)(NO) L(2), onward to form RuCl(NO)(CO)L(2) (X-ray structure determination) and RuHCl(HNO)(CO)L(2), in a 1:1 mole ratio. The HNO ligand, bound by N and trans to hydride, is rapidly degraded by excess NO. The osmium complex behaves analogously, but the adduct has a higher formation constant
    等摩尔NO与16个电子分子RuHCl(CO)L(2)(L = P(i)Pr(3))的反应通过自由基加合物RuHCl(CO)(NO)L(2)继续进行以1:1的摩尔比形成RuCl(NO)(CO)L(2)(X射线结构测定)和RuHCl(HNO)(CO)L(2)。氮和反式结合成氢化物的HNO配体会因过量的NO迅速降解。complex络合物的行为类似,但加合物的形成常数较高,因此可以确定其红外光谱。两个MHCl(CO)(NO)L(2)自由基均通过EPR光谱表征,并且在Ru系统上进行的DFT计算表明,它具有“半弯曲” Ru-NO单元,其自旋密度主要位于氮上。DFT(PBE)能量排除了形成两种产物的某些可能的机械步骤。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