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八氧化[22]铁松烯,为1,已被合成并用作[2]旋转链的宏环成分。由宏环分子1和具有端基乙烯基的二烷基铵衍生物组成的[2]伪旋转链通过与体积较大的丙烯酸酯的端基交叉转位反应进行封端。1与具有体积较大端基的轴心成分(如3,5-二甲基苯基、9-蒽基和铁松烯基团)形成的[2]旋转链在CDCl3溶液中保持互锁结构,但在极性溶剂(如CD3CN和dmso-d6)中,它们逐渐通过端基的解缠转化为各个成分的混合物。反应速率因端基和溶剂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具有蒽基端基的阳离子旋转链[(1){AnCH2NH2CH2C6H4-4-OCH2CH2CHCHCOOC6H4-4-C(C6H4-4-tBu)3}](BArF)(An = 9-蒽基,BArF = B{C6H3-3,5-(CF3)2}4)在激发蒽基时显示出微弱的发射(12b,λem = 419 nm,量子产率,ϕ = 0.012)。其量子产率低于通过N-乙酰化12b形成的中性旋转链13b(ϕ = 0.030),以及相应的游离轴心分子AnCH2N(Ac)CH2C6H4-4-OCH2CH2CHCHCOOC6H4-4-C(C6H4-4-tBu)3(8)和1的物理混合物(ϕ = 0.34)。由能量转移引起的铁松烯基团造成的猝灭效率在旋转链中蒽基和铁松烯基团的相对位置上受到显著影响。具有二级铵基团的旋转链的氧化还原电位E1/2 = −0.03–0.02 V(相对于Ag+/Ag),低于化合物1的电位(E1/2 = −0.10 V)以及具有N-乙酰化轴心成分的中性[2]旋转链的电位(E1/2 = −0.11和−0.22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