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历史搜索
热门化合物
HOT
喹啉
水杨醛
二溴甲烷
谷胱甘肽
L-乳酸
苯巴比妥
辣椒碱
非那明
百草枯
联苯烯
首页
分子通
bromo(4-tert-butylphenyl)(rac-2,2'-bis(diphenylphosphino)-1,1'-binaphthyl)palladium
bromo(4-tert-butylphenyl)(rac-2,2'-bis(diphenylphosphino)-1,1'-binaphthyl)palladium | 264145-50-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bromo(4-tert-butylphenyl)(rac-2,2'-bis(diphenylphosphino)-1,1'-binaphthyl)palladium
英文别名
[PdBr(2,2'-bis(diphenylphosphino)-1,1'-binaphthyl)(C6H4C(CH3)3)]
CAS
264145-50-8
化学式
C
54
H
45
BrP
2
Pd
mdl
——
分子量
942.223
InChiKey
VDBPIJWUZYNLAR-UHFFFAOYSA-M
BEILSTEIN
——
EINECS
——
物化性质
计算性质
ADMET
安全信息
SDS
制备方法与用途
上下游信息
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表征谱图
同类化合物
相关功能分类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重原子数:
None
可旋转键数:
None
环数:
None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拓扑面积:
None
氢给体数:
None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作为反应物:
描述:
、
bromo(4-tert-butylphenyl)(rac-2,2'-bis(diphenylphosphino)-1,1'-binaphthyl)palladium
以 not given 为溶剂, 生成 [Pd(2,2'-bis(diphenylphosphino)-1,1'-binaphthyl)(C6H4C(CH3)3)(CH(CH3)2CN)]
参考文献:
名称:
芳基钯氰基烷基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反应性:腈类 α-芳基化催化剂的选择
摘要:
通过探索芳基钯氰基烷基配合物的结构和反应性,开发了一种新的偶联过程,即钯催化的腈的 α-芳基化。1,2-双(二苯基膦基)苯 (DPPBz)、1,1'-双(二-异丙基膦基)二茂铁 (DiPrPF)、外消旋-2,2'-双(二苯基膦基)-1,1'-的配合物制备联萘 (BINAP) 和二苯乙基膦 (PPh2Et)。对于 DPPBz 连接的复合物以及伯腈和苄基腈阴离子的复合物,观察到通过 α-碳与钯的配位。然而,当复合物被 DiPrPF 连接时,异丁腈的阴离子通过氰基氮与钯配位。当由 PPh2Et 连接的钯生成时,异丁腈阴离子取代膦配体形成 C,N 桥接二聚体。这些结果表明,在没有空间位阻效应的情况下,腈阴离子优先通过碳原子与钯配位。芳基钯氰基烷基配合物的热解导致还原消除...
DOI:
10.1021/ja026584h
作为产物:
描述:
(Pd[P(o-tolyl)3](4-(t)Bu-C6H4)(μ-Br))2
、
R-(+)-1,1'-联萘-2,2'-双二苯膦
以
苯
为溶剂, 以84%的产率得到bromo(4-tert-butylphenyl)(rac-2,2'-bis(diphenylphosphino)-1,1'-binaphthyl)palladium
参考文献:
名称:
从含有功能化烷基的芳基钯络合物中形成碳-碳键的还原性消除作用。配体的立体和电子性质对结构,稳定性和反应性的影响
摘要:
一系列具有式[(DPPBz)Pd(Ar)(R)]的芳基钯烷基络合物(DPPBz = 1,2-双(二苯基膦基)苯; R =甲基,苄基,烯醇盐,氰基烷基,三氟烷基或丙二酸酯)具有我们准备揭示空间和电子参数对结构,稳定性和反应性的影响。由EtPh 2 P,1,1'-双(二异丙基膦基)二茂铁(D i(PrPF)和BINAP制备以评估辅助配体的作用。烯醇盐和氰基烷基络合物的配位模式通过光谱法结合X射线晶体学测定。在没有空间位阻的情况下,如果烯醇盐或氰基烷基反式为膦,则电子键合C键异构体;如果烯醇酸酯反式为芳基,则为O键异构体。烯醇盐和氰基烷基络合物的热力学稳定性受烯醇盐或氰基烷基的空间性质控制,并且在α-碳上具有更多取代的络合物较不稳定。芳基钯甲基,苄基,烯醇盐,氰基烷基和三氟乙基络合物在加热时进行碳-碳键形成还原性消除。从在钯结合的芳基上具有吸电子取代基和在空间上受阻的烷基上形成配合物,还原消除速
DOI:
10.1021/om049726k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An Improved Catalyst System for Aromatic Carbon−Nitrogen Bond Formation: The Possible Involvement of Bis(Phosphine) Palladium Complexes as Key Intermediates
作者:
John P. Wolfe、Seble Wagaw、Stephen L. Buchwald
DOI:
10.1021/ja9608306
日期:
1996.1.1
查看更多
热门分子
TOP
喹啉 | 91-22-5
水杨醛 | 90-02-8
二溴甲烷 | 74-95-3
谷胱甘肽 | 70-18-8
L-乳酸 | 79-33-4
苯巴比妥 | 50-06-6
辣椒碱 | 404-86-4
非那明 | 300-62-9
百草枯 | 4685-14-7
联苯烯 | 259-79-0
香茅醛 | 106-23-0
苯甲腈 | 100-47-0
4-硝基苯肼 | 100-16-3
黄夹苷 | 11018-93-2
上一个:tetramethyl 7-(diphenylmethylidene)bicyclo<2.2.1>heptane-2-exo,3-exo,5-exo,6-exo-tetracarboxylate
下一个:3-benzyl-6-hydroxymethyl-3,4-dihydro-quinolin-2(1H)-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