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CH(C(tBu)N(C6H3(iPr)2-2,6))2)SnCl | 908302-09-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CH(C(tBu)N(C6H3(iPr)2-2,6))2)SnCl
英文别名
((tBu)Nacnac)SnCl
(CH(C(tBu)N(C6H3(iPr)2-2,6))2)SnCl化学式
CAS
908302-09-0
化学式
C35H53ClN2Sn
mdl
——
分子量
655.982
InChiKey
VRDSCOSEGPKYMQ-KDNCRNAZSA-M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CH(C(tBu)N(C6H3(iPr)2-2,6))2)SnCllithium isopropoxide 以70%的产率得到4,6-di-tert-butyl-1,3-bis(2,6-diisopropylphenyl)-2-isopropoxy-2,5-dihydro-1,3,2-diazastannine-1,3-diium-2-ylium-5-ide
    参考文献:
    名称:
    用于丙交酯聚合的单位点 β-二酮亚胺锡 (II) 引发剂的合成、结构、机理和计算研究
    摘要:
    由 β-二酮亚胺配体支持的锡 (II) 配合物家族已被研究作为 rac-丙交酯聚合的引发剂。动力学研究揭示了对 [丙交酯] 的一级依赖性,但具有显着的诱导期。M(n) 与转化率和 [M](o)/[I](o) 与转化率的线性图,以及窄的分子量分布(通常为 1.07-1.10)表明控制良好的“活性”聚合. 空间位阻较小的衍生物比其庞大的类似物促进更快的传播,与更容易接近的活性位点相一致。对于带有卤代 N-芳基取代基的配体,观察到聚合速率提高,这是 Sn(II) 中心更具路易斯酸性的结果。所有的引发剂都表现出对异同立构聚丙交酯的相似偏向,这归因于主要受 Sn 5s(2) 孤对电子的存在而不是 β-二酮亚胺配体的空间或电子特性影响的链端控制机制。锡 (II) 异丙基-(S)-乳酸络合物 ((Me)BDI(DIPP))SnOCH(Me)COO(i)Pr (14),已通过处理((Me)BDI(DIPP))Sn(NMe(2))
    DOI:
    10.1021/ja061400a
  • 作为产物:
    描述:
    N,N′-bis(2,6-diisopropylphenyl)-2,2,6,6-tetramethylheptane-3,5-diimine 、 tin(ll) chloride 在 n-butyllithium 作用下, 以80%的产率得到(CH(C(tBu)N(C6H3(iPr)2-2,6))2)SnCl
    参考文献:
    名称:
    用于丙交酯聚合的单位点 β-二酮亚胺锡 (II) 引发剂的合成、结构、机理和计算研究
    摘要:
    由 β-二酮亚胺配体支持的锡 (II) 配合物家族已被研究作为 rac-丙交酯聚合的引发剂。动力学研究揭示了对 [丙交酯] 的一级依赖性,但具有显着的诱导期。M(n) 与转化率和 [M](o)/[I](o) 与转化率的线性图,以及窄的分子量分布(通常为 1.07-1.10)表明控制良好的“活性”聚合. 空间位阻较小的衍生物比其庞大的类似物促进更快的传播,与更容易接近的活性位点相一致。对于带有卤代 N-芳基取代基的配体,观察到聚合速率提高,这是 Sn(II) 中心更具路易斯酸性的结果。所有的引发剂都表现出对异同立构聚丙交酯的相似偏向,这归因于主要受 Sn 5s(2) 孤对电子的存在而不是 β-二酮亚胺配体的空间或电子特性影响的链端控制机制。锡 (II) 异丙基-(S)-乳酸络合物 ((Me)BDI(DIPP))SnOCH(Me)COO(i)Pr (14),已通过处理((Me)BDI(DIPP))Sn(NMe(2))
    DOI:
    10.1021/ja061400a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N-Heterocyclic Germylidenide and Stannylidenide Anions: Group 14 Metal(II) Cyclopentadienide Analogues
    作者:William D. Woodul、Anne F. Richards、Andreas Stasch、Matthias Driess、Cameron Jones
    DOI:10.1021/om100595a
    日期:2010.8.23
    H)C(But)N(Dip)}] (E = Ge, 5; Sn, 6). The reduction of the germanium(II) precursor, 3, also afforded the germanium(II) amide complex [(ButNacnac)GeN(H)(Dip)}] (7). The mechanisms of formation of the complexes are thought to involve a number of steps, including reductive ring contraction reactions. The crystallographic and spectroscopic data for [(THF)Liη5-EC(But)C(H)C(But)N(Dip)}] indicate a significant
    体积庞大的β-二酮亚胺络合物[Li(Bu t Nacnac)](Bu t Nacnac = [N(Dip)C(Bu t)} 2 CH] -,Dip = C 6 H 3 Pr i 2的反应-2,6)与GECl 2 ·二恶烷反应生成(II)络合物[(Bu t Nacnac)GECl](3)。它和它的已知类似物[[ Bu t Nacnac)SnCl](4),经晶体学表征,发现为固态单体。与THF中的元素两种复合的减少导致N-杂环germylidenide和stannylidenide阴离子,即络合物。,[(THF)栗η 5 -EC(BU吨)C(H)C(卜吨)N (Dip)}](E = Ge,5 ; Sn,6)。(II)的前体,所述的还原3,也得到(II)酰胺络合物[(卜吨Nacnac)葛N(H)(DIP)}](7)。络合物的形成机理被认为涉及许多步骤,包括还原性环收缩反应。[(THF)Li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