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bis(2-diphenylphosphino)phenyl ether)(1,4,8,9-tetraaza-triphenylene)copper(I) tetrafluoroborate | 1363337-94-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bis(2-diphenylphosphino)phenyl ether)(1,4,8,9-tetraaza-triphenylene)copper(I) tetrafluoroborate
英文别名
——
(bis(2-diphenylphosphino)phenyl ether)(1,4,8,9-tetraaza-triphenylene)copper(I) tetrafluoroborate化学式
CAS
1363337-94-3
化学式
BF4*C50H36CuN4OP2
mdl
——
分子量
921.16
InChiKey
GBAJUCQJWBZLMC-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Cu(I)与吡嗪并[2,3-f] [1,10]菲咯啉基配体配合物催化高氯酸铵的燃烧速率性能研究
    摘要:
    该贡献描述了杂配性Cu(I)与吡嗪并[2,3-f] [1,10]菲咯啉基配体(C1-7)的配合物对高氯酸铵(AP)热分解的催化作用。合成了配合物C2和C4-7,并通过NMR,HRMS进行了表征,对于C7,则通过X射线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技术研究了C1-7对AP热分解的燃烧速率性能。评估了抗衡离子类型,金属中心数和配体取代的影响。与纯AP相比,这些AP +复杂混合物可降低点火温度,并增加热分解过程中释放的热量。在配合物系列中,化合物C4表现出更高的催化作用,而C5则表现出最高的能量释放,
    DOI:
    10.1002/ejic.202001092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