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存在或存在强碱(KO t Bu)的情况下,在室温和回流下,研究了[IrCl(COD)] 2与PPh 3在
异丙醇中的相互作用以得到各种P / Ir比。在室温下,PPh 3添加到
金属中心产生[IrCl(COD)(PPh 3)],而其他PPh 3仅经历快速的退化
配体交换。随后添加KO t Bu可以得到[IrH(COD)(PPh 3)2 ]作为主要化合物,即使在高P / Ir比的情况下也是如此,尽管极少量的产品具有“ HIr(PPh 3)3核心也生成了。升温至溶剂回流温度会导致系统快速(<1 h)并从系统中以氢化产物的形式定量去除COD(根据定量GC分析,为54.4%的环辛烯加32.2%的
环辛烷),最终生成了[IrH 3(PPh 3)3 ]。后者以溶剂依赖比例的fac和mer异构体的混合物形式观察到。其他次要产品,建议其中之一为顺-[IrH 2(O i Pr)(PPh 3)3也产生了通过NM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