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tricarbonyl(η4-(1-t-Bu,4-Ph-1-aza-1,3-butadiene))iron | 91030-88-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tricarbonyl(η4-(1-t-Bu,4-Ph-1-aza-1,3-butadiene))iron
英文别名
——
tricarbonyl(η4-(1-t-Bu,4-Ph-1-aza-1,3-butadiene))iron化学式
CAS
91030-88-5;107795-54-0
化学式
C16H17FeNO3
mdl
——
分子量
327.163
InChiKey
REFMOBAYEZGEPP-XUIGWNRW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铁(0)三羰基η4-1-氮杂二烯配合物及其在酮、醛和醛亚胺通过非氢化铁途径的硼氢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
    摘要:
    制备了六种具有 η 4 -1-氮杂二烯部分的铁 (0) 三羰基配合物 ( 1a-f ),并研究了它们在不饱和有机化合物硼氢化中的性能。在硼氢化产物水解后,所有配合物都对酮、醛和醛亚胺以频哪醇硼烷 (HBpin) 作为氢化物源分别产生仲醇、伯醇和仲胺具有催化活性。铁 (0) 三羰基配合物,配合物1e是最强大的一种,并在整个催化研究中使用。它对三种底物的偏好如下:醛亚胺 > 醛 ≫ 酮。总共检查了 24 种底物的催化硼氢化反应性,通常分离产率在 40% 到 95% 之间。机理研究表明,底物的催化硼氢化反应通过分子内氢化物转移进行,而无需通过 Fe-H 中间体。1 H NMR光谱监测表明,底物和硼烷试剂分别与铁中心和亚胺N原子结合,通过激活B-H键和极化底物的双键来促进氢化物转移。
    DOI:
    10.1039/d2dt01673g
  • 作为产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铁(0)三羰基η4-1-氮杂二烯配合物及其在酮、醛和醛亚胺通过非氢化铁途径的硼氢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
    摘要:
    制备了六种具有 η 4 -1-氮杂二烯部分的铁 (0) 三羰基配合物 ( 1a-f ),并研究了它们在不饱和有机化合物硼氢化中的性能。在硼氢化产物水解后,所有配合物都对酮、醛和醛亚胺以频哪醇硼烷 (HBpin) 作为氢化物源分别产生仲醇、伯醇和仲胺具有催化活性。铁 (0) 三羰基配合物,配合物1e是最强大的一种,并在整个催化研究中使用。它对三种底物的偏好如下:醛亚胺 > 醛 ≫ 酮。总共检查了 24 种底物的催化硼氢化反应性,通常分离产率在 40% 到 95% 之间。机理研究表明,底物的催化硼氢化反应通过分子内氢化物转移进行,而无需通过 Fe-H 中间体。1 H NMR光谱监测表明,底物和硼烷试剂分别与铁中心和亚胺N原子结合,通过激活B-H键和极化底物的双键来促进氢化物转移。
    DOI:
    10.1039/d2dt01673g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 mechanistic study of the photochemistry of tricarbonyl(1-aza-1,3-butadiene)iron complexes [Fe(CO)3(R′NCHCHCHPh)] in CH4 matrices at 10 K and in solution at 293 K
    作者:Maarten W. Kokkes、Peter C.J. Beentjes、Derk J. Stufkens、Ad Oskam
    DOI:10.1016/s0022-328x(00)98935-6
    日期:1986.5
    3-butadiene; RNCHCHNR). Photolysis in the presence of PR3 results in the formation of [Fe(CO)2(R1,Ph-ABD)(PR3)], [Fe(CO)3(PR3)2] and [Fe(CO)4(PR3)]. The relative amounts of these photoproduct depend on the PR3 concentration, on the R1,Ph-ADB ligand used, and on the polarity of the solvent. A mechanism is proposed in which the product of the matrix photolysis is assumed to be the primary photoproduct of the
    化学已经研究了复合物的[Fe(CO)3(R 1中,Ph-ABD)](R 1中,Ph-ABD表示R 1 NCHCHCHPh; 1R 1,4PH -1-氮杂在10 K的CH 4基质中和293 K的溶液中都存在3-丁二烯。[Fe(CO)3(i-Pr,Ph-ABD)]的基质光解引起烯烃键的断裂并形成16电子物种[Fe(CO)3(] gs-Ni-Pr,Ph-ABD)。在溶液中,R 1 Ph-ABD配体被其他R 1,Ph-ABD分子和R-DAB(R-DAB = 1,4-diaza-1,3-butadiene;RNCHCHNR)光化学取代。PR 3存在下的光解结果形成[Fe(CO)2(R 1,Ph-ABD)(PR 3)],[Fe(CO)3(PR 3)2 ]和[Fe(CO)4(PR 3)]。这些光产物的相对量取决于PR 3浓度,所使用的R 1,Ph-ADB配体以及溶剂的极性。提出了一种机制,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