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报告了 [NiFe]-氢化酶活性位点的两种模型化合物,在金属周围具有不寻常的 {S(2)Ni(μ-S)(μ-CO)Fe(CO)(2)S}-配位环境。中性化合物 [Ni(xbsms)(μ-CO)(μ-S)Fe(CO)(2)('S')], (1) (H(2)xbsms = 1,2-bis(4-通过使用 HBF(4)·Et(2)O 进行可逆质子化,将巯基-3,3-二甲基-2-硫代丁基)苯) 转化为 [1H][BF(4)]。质子化发生在与镍配位的末端硫醇盐硫原子上。建议使用具有质子化末端半胱氨酸的催化中间体作为天然蛋白质,但尚未通过实验得到证实。[1H][BF(4)] 是此类物种的第一个双核 [NiFe] 模型化合物。两种配合物均已合成并通过 X 射线晶体学、NMR-、FTIR-、(57) Fe-Mössbauer 光谱以及电子吸收和共振拉曼光谱。实验结果清楚地表明,质子化对铁中心的电子结构有显着影响,尽管它发生在镍位点。D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