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Ru((E)-CH=CHC(CH3)=CH2)Cl(CO)(PiPr3)2 | 190324-49-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Ru((E)-CH=CHC(CH3)=CH2)Cl(CO)(PiPr3)2
英文别名
——
Ru((E)-CH=CHC(CH3)=CH2)Cl(CO)(PiPr3)2化学式
CAS
190324-49-3
化学式
C24H49ClOP2Ru
mdl
——
分子量
552.123
InChiKey
MSLIOZPKRJHCRW-UHFFFAOYSA-M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Ru((E)-CH=CHC(CH3)=CH2)Cl(CO)(PiPr3)2 在 HCl 作用下, 以 not given 为溶剂,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膦与N-杂环卡宾配体配位钌亚烷基配合物的合成及活性
    摘要:
    本文报道了各种与膦和 N-杂环卡宾 (NHC) 配体配位的钌配合物的合成和表征。这些配合物包括通式 (NHC)(PR(3))(Cl)(2)Ru=CHR' 的几种亚烷基衍生物,它们是高活性烯烃复分解催化剂。虽然这些催化剂可以通过双(膦)钌亚烷基前体与游离 NHC 的反应来充分制备,但我们已经开发了一种替代路线,使用 NHC-醇或 -氯仿加合物作为 NHC 配体的“保护”形式。这条路线是有利的,因为 NHC 加合物比它们的游离卡宾对应物更容易处理。我们还证明可以通过吡啶配位前体 (NHC)(py)(2)(Cl)(2)Ru=CHPh 与游离 NHCs 或 NHC 加合物的反应来制备空间体积庞大的双 (NHC) 复合物。呈现了两种晶体结构,一种是混合双 (NHC) 衍生物 (H(2)IMes)(IMes)(Cl)(2)Ru=CHPh,另一种是 (PCy(3))(Cl)(CO )Ru[η(2)-(C
    DOI:
    10.1021/ja021146w
  • 作为产物:
    描述:
    在 KOC(CH3)3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以78%的产率得到Ru((E)-CH=CHC(CH3)=CH2)Cl(CO)(PiPr3)2
    参考文献:
    名称:
    膦与N-杂环卡宾配体配位钌亚烷基配合物的合成及活性
    摘要:
    本文报道了各种与膦和 N-杂环卡宾 (NHC) 配体配位的钌配合物的合成和表征。这些配合物包括通式 (NHC)(PR(3))(Cl)(2)Ru=CHR' 的几种亚烷基衍生物,它们是高活性烯烃复分解催化剂。虽然这些催化剂可以通过双(膦)钌亚烷基前体与游离 NHC 的反应来充分制备,但我们已经开发了一种替代路线,使用 NHC-醇或 -氯仿加合物作为 NHC 配体的“保护”形式。这条路线是有利的,因为 NHC 加合物比它们的游离卡宾对应物更容易处理。我们还证明可以通过吡啶配位前体 (NHC)(py)(2)(Cl)(2)Ru=CHPh 与游离 NHCs 或 NHC 加合物的反应来制备空间体积庞大的双 (NHC) 复合物。呈现了两种晶体结构,一种是混合双 (NHC) 衍生物 (H(2)IMes)(IMes)(Cl)(2)Ru=CHPh,另一种是 (PCy(3))(Cl)(CO )Ru[η(2)-(C
    DOI:
    10.1021/ja021146w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Carbon−Carbon Coupling of Two Alkenyl Fragments on a Saturated Compound
    作者:Miguel A. Esteruelas、Fenghui Liu、Enrique Oñate、Eduardo Sola、Bernd Zeier
    DOI:10.1021/om970081g
    日期:1997.6.1
    resonance form [Ru+]CHCHC(CH3)CH2- to the structure of 2. In agreement with this, complex 2 reacts with HBF4 to afford the carbene derivative [RuCHCHC(CH3)2}Cl(CO)(PiPr3)2]BF4 (3). The coordination number 6 for 2 can be achieved by addition of carbon monoxide. Thus, bubbling carbon monoxide through a hexane solution of 2 results in the formation of Ru(E)-CHCHC(CH3)CH2}Cl(CO)2(PiPr3)2 (4). Complex 4 reacts
    一元氢络合物RuHCl(CO)(P i Pr 3)2(1)与2-甲基-1-丁烯-3-炔反应生成Ru (E)-CH CHC(CH 3)CH 2 } Cl(CO) )(P i Pr 3)2(2),已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进行了表征。可以将原子周围的配位几何结构合理化为具有位于顶点的α,β-不饱和烯基配体的方锥。烯基的分离很短(1.989(3)Å),表明两性离子共振形式[Ru + ] CHCH的重要贡献C(CH 3)CH 2 -的结构2。与此一致,络合物2与HBF 4反应以提供卡宾衍生物[Ru CHCH C(CH 3)2 } Cl(CO)(P i Pr 3)2 ] BF 4(3)。对于配位数6 2可以通过加入一氧化碳来实现。因此,将一氧化碳鼓泡通过2的己烷溶液会导致形成Ru (E)-CH CHC(CH 3)CH 2} Cl(CO)2(P i Pr 3)2(4)。配合物4与CH 3 Li反应生成Ru(CH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