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fac-tricarbonylchloro(2,9-dimethyl-4,7-diphenyl-1,10-phenanthroline)rhenium(I) | 203202-89-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fac-tricarbonylchloro(2,9-dimethyl-4,7-diphenyl-1,10-phenanthroline)rhenium(I)
英文别名
fac-Re(2,9-dimethyl-4,7-diphenyl-1,10-phenanthroline)(CO)3Cl;fac-Re(bcp)(CO)3Cl
fac-tricarbonylchloro(2,9-dimethyl-4,7-diphenyl-1,10-phenanthroline)rhenium(I)化学式
CAS
203202-89-5;606123-66-4
化学式
C29H20ClN2O3Re
mdl
——
分子量
666.149
InChiKey
XNXFHBXAXARDHM-UHFFFAOYSA-M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恶性os(I)-DCA偶联物靶向靶向的癌细胞代谢的逆转和磷光寿命成像
    摘要:
    癌细胞的代谢与正常细胞完全不同。针对癌症代谢和使肿瘤代谢机失调已成为一种有前景的癌症治疗策略。我们通过将代谢调节剂二氯乙酸盐(DCA)与线粒体靶向的rh(I)复合物缀合,开发了多功能Re-dca共轭物(Re-dca 2),从而使其能够有效渗透到癌细胞中并选择性地蓄积在线粒体中,因此在药理学上相关的DCA剂量下,实现了从糖酵解到葡萄糖氧化的癌细胞代谢逆转。机制研究证实了Re-dca 2对丙酮酸脱氢酶激酶(PDK)活性的抑制作用并捕获了Re-dca 2中的代谢逆向窗在药物治疗的早期阶段处理NCI-1229细胞,导致选择性杀死与正常细胞共培养的恶性细胞,显着抑制癌细胞的转移和侵袭,并在斑马鱼胚胎中具有出色的抗血管生成活性。相比之下,在相同条件下也研究了不含DCA的Re(I)类似物。尽管此类似物还由于Re(I)核心而具有细胞毒性,但该类似物并未诱导代谢逆转,并且其抗转移活性远低于Re-dca 2,
    DOI:
    10.1016/j.biomaterials.2018.05.040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氯三羰基(α-二亚胺)铼(I)、fac-(CO)3(α-二亚胺)ReCl配合物的一锅法合成及荧光和细胞毒性研究
    摘要:
    摘要 Re2(CO)10 和 α-二亚胺(摩尔比 1:2)在回流的 2-氯乙醇中进行一锅反应,得到相应的氯三羰基(α-二亚胺)铼(I)配合物 fac-(CO)3 (α-二亚胺)ReCl, 1-4, 收率非常高。1-4中的α-二亚胺是2,2'-联吡啶、1,10-菲咯啉、2,9-二甲基-1,10-菲咯啉和2,9-二甲基-4,7-二苯基-1,10 -菲咯啉,分别。或者,在 CO2 和 HCl 存在下,Re2(CO)10 和 α-二亚胺(1:2 摩尔比)在回流的 1-戊醇中的一锅反应产生相应的氯配合物 1-4,在非常高屈服。1-4 的光谱表征。此外,通过 X 射线晶体结构测定表征了 3 和 4。氯络合物 1-4 在固态和溶液中均显示荧光。出奇,
    DOI:
    10.1016/j.inoche.2008.05.03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Energy Migration Processes in Re(I) MLCT Complexes Featuring a Chromophoric Ancillary Ligand
    作者:Kaylee A. Wells、James E. Yarnell、Jonathan R. Palmer、Tia S. Lee、Christopher M. Papa、Felix N. Castellano
    DOI:10.1021/acs.inorgchem.0c00644
    日期:2020.6.15
    ultrafast and supra-nanosecond photophysical properties of a series of five Re(I) bichromophores exhibiting metal to ligand charge transfer (MLCT) excited states based on the general formula fac-[Re(NN)(CO)3(PNI-py)]PF6, where PNI-py is 4-piperidinyl-1,8-naphthalimidepyridine and NN is a diimine ligand (Re1–5), along with their corresponding model chromophores where 4-ethylpyridine was substituted for PNI-py
    我们介绍了基于通式fac- [Re]的五个展现属到配体电荷转移(MLCT)激发态的Re(I)双色团系列的合成,结构表征,电子结构计算以及超快和超纳秒光物理性质。(N ∧ N)(CO)3(PNI-PY)] PF 6,在那里PNI-PY是4-哌啶基-1,8- naphthalimidepyridine和N ∧ N是二亚胺配体(部Re1 - 5)中,用其相应的沿其中4-乙基吡啶代替PNI-PY(模型生色团MOD1 - 5)。使用的二亚胺配体包括1,10-咯啉(phen,1),2,9-二甲基-4,7-二苯基-1,10-咯啉(bcp,2),4,4'-二叔丁基-2,2'-联吡啶(dtbb,3),4, 4′-二乙酯-2,2′-联吡啶(deeb,4)和2,2′-联喹啉(biq,5)。在这些属有机双发色团中,由于3的变化,二亚胺配体的结构修饰导致观察到的两个发色团之间的能量转移效率发生了实质性变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