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 80409-39-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
英文别名
——
化学式
CAS
80409-39-8
化学式
C33H29Fe2O3PSi
mdl
——
分子量
644.345
InChiKey
BMWXPRNYJTUTHI-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CH3)2Si[C5H4Fe(CO)((C6H5)3P)I]2 在 正丁基锂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正己烷 为溶剂, 以60%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Nelson, Gregory D.; Wright, Michael E., Organometallics, 1982, vol. 1, # 3, p. 565 - 568
    摘要:
    DOI: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Evidence for enhanced reactivity in the photofragmentation of the bridged dinuclear system Me2Si[η5-C5H4Fe(CO)2(η1-CH2C6H5)]2
    作者:Gregory O. Nelson、Michael E. Wright
    DOI:10.1016/s0022-328x(00)95261-6
    日期:1982.11
    of the FeFe bonded species 4 to quench free benzyl radicals in solution. Chemical reaction of Me2Si[η5-C5H4Fe(CO)2(η1-CH2C6H5)]2 with Me3NO produces bibenzyl and establishes that loss of CO is the initial step in the fragmentation reaction. In addition, trapping experiments with 9,10-dihydroanthracene show that bibenzyl is formed from free benzyl radical; BBased on these results an overall mechanism
    实验证据表明,在双核配合物我2的Si [η 5 -C 5 H ^ 4的Fe(CO)2 - (η 1 -CH 2 C ^ 6 ħ 5)] 2示出了增强型在其单核类比反应η 5 -C 5 H ^ 5的Fe(CO)2(η 1 -CH 2 C ^ 6 ħ 5提出了光解法生产联苄和FeFe键合产物的方法。来自一系列竞争和交叉实验的信息表明,增强过程涉及两个因素:(1)光化学产生与饱和配偶体非常接近的16电子不饱和苄基单元的能力,以及(2) FeFe键合物种4,以淬灭溶液中的游离苄基。我的化学反应2的Si [η 5 -C 5 H ^ 4的Fe(CO)2(η 1 -CH 2 C ^ 6 ħ 5)] 2与我3NO生成联苄,并确定CO的损失是片段化反应的第一步。另外,用9,10-二氢进行的捕获实验表明联苄是由游离的苄基形成的。B基于这些结果,提出了一种总体机制。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