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Pd(Me)(MeCN)(1,3-bis(diphenylphosphino)propane)]BF4 | 194717-11-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Pd(Me)(MeCN)(1,3-bis(diphenylphosphino)propane)]BF4
英文别名
——
[Pd(Me)(MeCN)(1,3-bis(diphenylphosphino)propane)]BF4化学式
CAS
194717-11-8
化学式
BF4*C30H32NP2Pd
mdl
——
分子量
661.763
InChiKey
CJIPOJXBXQZEDY-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钯 (II) 催化的丙二烯与一氧化碳交替共聚以及合成丙二烯-一氧化碳和丙二烯-一氧化碳嵌段的三元共聚物。合成和机械方面
    摘要:
    以[Pd(PPh3)2(MeCN)2](BF4)2为催化剂,实现了3,3-二甲基丙二烯与一氧化碳的交替共聚。双齿膦的使用导致产率急剧下降。为了深入了解共聚机制,将 3,3-二甲基丙二烯和一氧化碳逐步连续插入到配合物 Pd(PPh3)2(Me)(Cl)、[Pd(PPh3)2 中的钯-碳键中(C(O)-C6H4-Me-p)(MeCN)](BF4) 和 [Pd[(Dppp)(Me)(MeCN)](BF4)(Dppp:1,3-双(二苯基膦)丙烷) ,进行了研究。反过来,这些研究产生了一种新型活性催化系统,该系统用于合成具有 alt-丙二烯-一氧化碳和 alt-乙烯-一氧化碳嵌段的三元共聚物。
    DOI:
    10.1021/ja9716620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tudies of Ligand and Solvent Effects in the Alternating Copolymerization of Carbon Monoxide and Ethene by Palladium-Diphosphine Catalysis
    作者:Claudio Bianchini、Andrea Meli、Gaby Müller、Werner Oberhauser、Elisa Passaglia
    DOI:10.1021/om020461o
    日期:2002.11.1
    activity and energy barriers to migratory insertions [Pd(Me)(CO), Pd(COMe)(C2H4)] as well as opening of β-chelates [Pd(CH2CH2C(O)Me)(P−P)]+ by CO.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presence and/or stereochemistry of methyl groups in the 1,3-positions of dppp do not exert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propagation rate of the copolymerization reaction in CH2Cl2. High-pressure NMR studies under catalytic conditions
    Pd(II)甲基络合物[Pd(Me)(MeCN)(P-P)] PF 6是一氧化碳乙烯在CH 2 Cl 2中交替共聚的有效催化剂前体(PP = 1,3-双(二苯基膦基丙烷DPPP),内消旋-2,4-双(二苯基膦基戊烷(内消旋-bdpp),外消旋-2,4-双(二苯基膦基戊烷(外消旋-bdpp))。在30分钟内于高分子量聚酮的生产率如下配体顺序DPPP>内消旋-bdpp>外消旋-bdpp。所有甲基前体均表现出可比性的内在活性和迁移插入的能垒[Pd(Me)(CO),Pd(COMe)(C 2 H4)]和β-螯合物[Pd(CH 2 CH 2 C(O)Me)(P-P)] +通过CO的开放。结论是1中甲基的存在和/或立体化学DPPP的3-位对CH 2 Cl 2中共聚反应的传播速率没有显着影响。催化条件下的高压NMR研究表明,不规则通过质子分解产生链转移,从而生成μ-羟基化合物[Pd(μ-OH)(P-P)]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