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tetramethyltrizinc bis[bis(2-pyridylmethyl)amide] | 736975-56-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tetramethyltrizinc bis[bis(2-pyridylmethyl)amide]
英文别名
——
tetramethyltrizinc bis[bis(2-pyridylmethyl)amide]化学式
CAS
736975-56-7
化学式
C28H36N6Zn3
mdl
——
分子量
652.804
InChiKey
SWNQWPMQRNSMLA-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Dimethylzinc二甲基吡啶胺甲苯 为溶剂, 以32%的产率得到tetramethyltrizinc bis[bis(2-pyridylmethyl)a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Dimeric Methylzinc Bis(2-pyridylmethyl)amide – Synthesis, Molecular Structure and Reaction with Dimethylzinc
    摘要:
    双(2-吡啶甲基)胺与二甲基锌反应生成二聚甲基锌双(2-吡啶甲基)酰胺(1),其具有中心为Zn2N2的环结构,Zn-N距离分别为204.8(5)和209.8(4) pm。Zn-C键长为197.0(5) pm,位于特征区域。加入二甲基锌后,1发生Zn2N2环开启,生成四甲基三锌双[双(2-吡啶甲基)酰胺] (2)。二甲基锌分子与一个吡啶基和一个酰胺基配位,C-Zn-C键角为135.3(3),相当大。在溶液中,化合物2在室温下失去甲烷,生成分子内金属化合物三(甲基锌)双(2-吡啶甲基)酰胺1,3-二(2-吡啶)-2-氮杂丙烷-1,2-二亚胺(3)。新形成的Zn-C键极长,为219.7(5) pm。
    DOI:
    10.1515/znb-2004-020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