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由氨基二茂铁和羧基取代的内消旋四芳基卟啉 [M = 2H, Zn; Ar = 亚甲基(Mes),C6F5:3a、3e、Zn-3a、Zn-3e]。进一步的卟啉结构单元连接到二茂铁部分的第二个环戊二烯基环上,得到金属肽 M(PMes)–Fc–M(PAr) (M = 2H, Zn; Ar = C6H5, 4-C6H4F: 6b, 6c, Zn-6b、Zn-6c)。通过光吸收光谱、电化学、稳态发射、时间分辨荧光测量和瞬态研究,研究了 Ar 取代基、卟啉中心原子 M 和二茂铁铰链处第二个卟啉的存在对激发态动力学的影响。除了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外,还包括吸收泵-探针光谱。在地面状态下,通过光吸收光谱和电化学测量发现二茂铁和卟啉单元之间只有微弱的相互作用。然而,相对于没有二茂铁部分的参考卟啉的发射,卟啉发射强烈猝灭。荧光在较低温度下部分恢复,这表明激活的激发态衰变过程。与参考卟啉相比,所有激发态寿命都减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