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η(5)-C5H5)Fe(CO)(μ-CN)2Cu(CH3CN)2]2 | 223596-54-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η(5)-C5H5)Fe(CO)(μ-CN)2Cu(CH3CN)2]2
英文别名
——
[(η(5)-C5H5)Fe(CO)(μ-CN)2Cu(CH3CN)2]2化学式
CAS
223596-54-1
化学式
C24H22Cu2Fe2N8O2
mdl
——
分子量
693.277
InChiKey
ONVIUQITJUSRBR-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η(5)-C5H5)Fe(CO)(μ-CN)2Cu(CH3CN)2]2三环己基膦乙腈 为溶剂, 以91%的产率得到[(η(5)-C5H5)Fe(CO)(μ-CN)2Cu(PCy3)]2
    参考文献:
    名称:
    铁 (II) 和铜 (I) 的菱形异金属配合物由包含与铜 (I) 结合的单齿或双齿磷烷的氰化物基团桥接,包括基于双齿磷烷配体性质的替代结构
    摘要:
    铁 (II) 和铜 (I) 的菱形异金属氰化物桥连络合物 [CpFe(CO)(μ-CN)2Cu(CH3CN)2]2 (1),已由 K[ CpFe(CO)(CN)2] 和 [Cu(CH3CN)4][BF4] 的乙腈溶液。在将 2-4 当量的磷烷配体添加到配合物 1 后,铜中心的配位几何形状可以从三角形平面变化,如 [CpFe(CO)(μ-CN)2Cu(PCy3)]2 (2), [CpFe(CO)(μ-CN)2Cu(PCy3)2]2 (3) 中发现的四面体。还合成了含有其他磷烷配体的类似衍生物,即 PMe3、P(p-tolyl)3、PMe2Ph 和 PPh2Me。将 CH2Cl2 中的配合物 3 长时间暴露于过量的 PCy3 中提供了双金属配合物 [CpFe(PCy3)(CN)(μ-CN)Cu(PCy3)2] (4),其中金属聚集体被破坏,PCy3 在铁心。通过将两当量的 dcpe [双(二环己基膦酰基)乙烷]
    DOI:
    10.1002/1099-0682(200111)2001:11<2811::aid-ejic2811>3.0.co;2-a
  • 作为产物:
    描述:
    tetrakis(acetonitrile)copper(I)tetrafluoroborate 、 potassium cyclopentadienylcarbonyldicyanoferrate(II) 以 乙腈 为溶剂, 生成 [(η(5)-C5H5)Fe(CO)(μ-CN)2Cu(CH3CN)2]2
    参考文献:
    名称:
    铁 (II) 和铜 (I) 的菱形异金属配合物由包含与铜 (I) 结合的单齿或双齿磷烷的氰化物基团桥接,包括基于双齿磷烷配体性质的替代结构
    摘要:
    铁 (II) 和铜 (I) 的菱形异金属氰化物桥连络合物 [CpFe(CO)(μ-CN)2Cu(CH3CN)2]2 (1),已由 K[ CpFe(CO)(CN)2] 和 [Cu(CH3CN)4][BF4] 的乙腈溶液。在将 2-4 当量的磷烷配体添加到配合物 1 后,铜中心的配位几何形状可以从三角形平面变化,如 [CpFe(CO)(μ-CN)2Cu(PCy3)]2 (2), [CpFe(CO)(μ-CN)2Cu(PCy3)2]2 (3) 中发现的四面体。还合成了含有其他磷烷配体的类似衍生物,即 PMe3、P(p-tolyl)3、PMe2Ph 和 PPh2Me。将 CH2Cl2 中的配合物 3 长时间暴露于过量的 PCy3 中提供了双金属配合物 [CpFe(PCy3)(CN)(μ-CN)Cu(PCy3)2] (4),其中金属聚集体被破坏,PCy3 在铁心。通过将两当量的 dcpe [双(二环己基膦酰基)乙烷]
    DOI:
    10.1002/1099-0682(200111)2001:11<2811::aid-ejic2811>3.0.co;2-a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Diamond-Shaped Heterometallic Complexes of Iron(II) and Copper(I) Bridged by Cyanide Groups
    作者:Donald J. Darensbourg、Way-Zen Lee、M. Jason Adams、David L. Larkins、Joseph H. Reibenspies
    DOI:10.1021/ic981419h
    日期:1999.4.1
    The tetrametallic, diamond-shaped heterometallic complexes of iron(II) and Cu(I), [eta(5)-C5H5Fe(CO)(mu-CN)(2)Cu(PCy3)(x)](2), where x = 1 or 2, have been synthesized and fully characterized. X-ray crystallography reveals the geometrics about the copper(I) centers to be trigonal (x = 1) and tetrahedral (x = 2). Although the Fe-C=N bond angles are nearly linear, the Cu-N=C angles deviate significantly from linearity.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