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Fe(CCSiMe3)(DPPE)(Cp) | 896142-35-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Fe(CCSiMe3)(DPPE)(Cp)
英文别名
Fe(CCSiMe3)(dppe)Cp
Fe(CCSiMe3)(DPPE)(Cp)化学式
CAS
896142-35-1
化学式
C36H38FeP2Si
mdl
——
分子量
616.578
InChiKey
YXSOCFJBVVMTTL-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Fe(CCSiMe3)(DPPE)(Cp)氰酸苯酯 在 CH3Li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乙醚 为溶剂, 以88%的产率得到Fe(CCCN)(1,2-bis-(diphenyl-phosphino)ethane)Cp
    参考文献:
    名称:
    The synthesis, structure,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Fe(C≡CC≡N)(dppe)Cp and related compounds
    摘要:
    Fe(C≡CC≡N)(dppe)Cp(3)是由 Fe(C≡CSiMe3)(dppe)Cp 与甲基锂和氰酸苯酯依次反应得到的氰乙酰络合物。配合物 3 是一种很好的金属配体,与金属片段 [RhCl(CO)2]、[Ru(PPh3)2Cp]+ 和 [Ru(dppe)Cp*]+ 配位可得到相应的氰基乙酰基桥式杂多金属配合物。对于 36 电子络合物 [Cp(dppe)Fe-C≡CC≡N-MLn]n+,光谱和结构数据都表明电荷在一定程度上通过 C3N 桥从铁中心转移到铑或钌中心,从而产生极化基态。电化学和光谱电化学方法揭示了氧化(35 个电子)衍生物 [Cp(dppe)Fe-C≡CC≡N-MLn](n+1)+中金属中心之间的重要相互作用。关键词:氰化物、氰乙酰化物、晶体结构。
    DOI:
    10.1139/v05-238
  • 作为产物:
    描述:
    [CpFeCl(dppe)]三甲基乙炔基硅 在 NaB(C6H5)4 、 N(C2H5)3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以79%的产率得到Fe(CCSiMe3)(DPPE)(Cp)
    参考文献:
    名称:
    The synthesis, structure,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Fe(C≡CC≡N)(dppe)Cp and related compounds
    摘要:
    Fe(C≡CC≡N)(dppe)Cp(3)是由 Fe(C≡CSiMe3)(dppe)Cp 与甲基锂和氰酸苯酯依次反应得到的氰乙酰络合物。配合物 3 是一种很好的金属配体,与金属片段 [RhCl(CO)2]、[Ru(PPh3)2Cp]+ 和 [Ru(dppe)Cp*]+ 配位可得到相应的氰基乙酰基桥式杂多金属配合物。对于 36 电子络合物 [Cp(dppe)Fe-C≡CC≡N-MLn]n+,光谱和结构数据都表明电荷在一定程度上通过 C3N 桥从铁中心转移到铑或钌中心,从而产生极化基态。电化学和光谱电化学方法揭示了氧化(35 个电子)衍生物 [Cp(dppe)Fe-C≡CC≡N-MLn](n+1)+中金属中心之间的重要相互作用。关键词:氰化物、氰乙酰化物、晶体结构。
    DOI:
    10.1139/v05-238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The syntheses and structures of mono- and di-bromovinylidenes
    作者:Neil J. Brown、Mark A. Fox、Mark E. Smith、Dmitry S. Yufit、Judith A.K. Howard、Paul J. Low
    DOI:10.1016/j.jorganchem.2009.08.027
    日期:2009.12
    Reactions of metal acetylide complexes M(C CAr)(PP)Cp' (M = Fe, Ru; Ar = C6H5, C6H4Me-4; PP = (PPh3)(2), dppe; Cp' = Cp, Cp*; not all combinations), or the analogous vinylidene, with cyanogen bromide yield monobromovinylidene complexes [MC=C(Br)Ar}(PP)Cp'](+), isolated as PF6 salts. The trimethylsilylcapped acetylides M(C CSiMe3)(PP)Cp' react with cyanogen bromide to give [M(C CBr2)(PP)Cp'](+), the first examples of metal complexes containing a terminal dihalovinylidene ligand, which can be isolated as the BF4 salts. Molecular structures of representative mono- and di-bromovinylidene complexes are reported, together with those of Ru(C CSiMe3)(PPh3)(2)Cp and Ru(C CSiMe3)(dppe)Cp*. (C) 2009 Elsevier B. V. All rights reserved.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