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Aluminum(III) chloride pentahydroxide | 12042-91-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Aluminum(III) chloride pentahydroxide
英文别名
dialuminum;chloride;pentahydroxide
Aluminum(III) chloride pentahydroxide化学式
CAS
12042-91-0
化学式
Al2ClH5O5
mdl
——
分子量
174.45
InChiKey
ZGRQKCWNBYXGOB-UHFFFAOYSA-H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密度:
    1.95[at 20℃]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64
  • 重原子数:
    8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5
  • 氢给体数:
    5
  • 氢受体数:
    6

制备方法与用途

羟铝基氯化物(ACH)是复杂的碱式氯化铝,在腋窝产品中广泛用作止汗活性物,特别是气雾剂型的产品。
化学性质 
为无机高分子化合物,是介于氯化铝和氢氧化铝之间的产物,通过羟基而架桥聚合,分子中带有数量不等的羟基。无色或黄色树脂状固体。其溶液为无色或黄褐色透明液体,有时因含杂质而呈灰黑色黏液。液体产品中氧化铝含量为8%以上,固体产品中氧化铝含量为20%~40%。有较强的架桥吸附性能,易溶于水,水解过程中伴随有电化学、凝聚、吸附和沉淀等物理化学过程。有腐蚀性。
用途 
是絮凝剂,主要用于净化饮用水和给水的特殊水质处理,如除铁、除氟、除镉、除放射性污染、除漂浮油等。也用于工业废水处理,如印染废水等。此外,还用于精密铸造、医药、造纸橡胶、制革、石油、化工、染料。
生产方法 
铝灰盐酸法 铝灰是熔炼合金或废铝材在熔炼精制过程中产生的熔渣及浮皮,主要成分为氧化铝和金属铝。先把洗涤水加入反应器中,再按一定配比加入铝灰,在搅拌下缓慢加入盐酸进行缩聚反应,经熟化聚合至pH4.2~4.5,溶液的相对密度1.2左右时,进行沉降,制得液体聚合氯化铝。液体产品稀释过滤、蒸发浓缩、干燥,制得固体聚合氯化铝成品。其
A12O3+6HCI+3H2O→2AlC13·6H2O
2A12C13·6H2O→A12(OH)nC16-n+(12-n)H2O+nHCl
mAl2(OH)nC16-n+mxH2O→[A12(OH)nC16-n·xH2O]m
沸腾热解法 将结晶氯化铝于170℃进行沸腾热解,放出的氯化氢用水吸收制成20%盐酸回收,然后加水在60℃以上进行熟化聚合,再经固化、干燥、破碎,制得固体聚合氯化铝成品。其
2A1C13·6H2O→A12(OH)nC16-n+(12-n)H2O+nHCl
mAl2(OH)nC16-n+mxH2O→[A12(OH)nC16-n·xH2O]m
类别
有毒物品
刺激数据
皮肤-人 150 毫克/3天 轻度
可燃性危险特性
遇热分解有毒氯化物烟雾
储运特性
库房通风低温干燥
灭火剂
干粉、泡沫、砂土、二氧化碳; 雾状水
职业标准
TWA 2 毫克 (铝)/立方米

反应信息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KOMAROVA, T. I.;KORNEEVA, T. F.;BORISOVA, L. M., 1989) 7 S., IL., ONIITEHXIM, G. CHERKASSY, # 516-XP89
    作者:KOMAROVA, T. I.、KORNEEVA, T. F.、BORISOVA, L. M.
    DOI:——
    日期:——
  • LUSSIER, ROGER J.
    作者:LUSSIER, ROGER J.
    DOI:——
    日期:——
  • PLATONOV, V. V.;KLYAVINA, O. A.;OKUSHKO, V. D.;VINOKUROV, G. V.;ZUDIN, G.+, XIMIYA TVERD. TOPLIVA,(1990) N, S. 74-83
    作者:PLATONOV, V. V.、KLYAVINA, O. A.、OKUSHKO, V. D.、VINOKUROV, G. V.、ZUDIN, G.+
    DOI:——
    日期:——
  • VOROBEVA N. YA.; GANDURINA L. V., FIZ.-XIM. OCHISTKA PROM. STOCH. VOD I IX ANAL., M.,(1986) 49-52
    作者:VOROBEVA N. YA.、 GANDURINA L. V.
    DOI:——
    日期:——
  • BUTCHENKO L. I.; SHUTKO A. P., XIMIYA I TEXNOL. VODY, 9,(1987) N 2, 177-178
    作者:BUTCHENKO L. I.、 SHUTKO A. P.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