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4,4-trifluoro-2-iodobutan-1-ol | 1869-44-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4,4,4-trifluoro-2-iodobutan-1-ol
英文别名
4,4,4-Trifluor-2-iod-butanol;CF3CH2Chich2OH
4,4,4-trifluoro-2-iodobutan-1-ol化学式
CAS
1869-44-9
化学式
C4H6F3IO
mdl
——
分子量
253.991
InChiKey
VHIMDDDEWZJNRY-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104.5-105.0 °C(Press: 60 Torr)
  • 密度:
    1.9983 g/cm3(Temp: 25 °C)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
  • 重原子数:
    9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1.0
  • 拓扑面积:
    20.2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4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三氟碘甲烷烯丙醇三乙胺 作用下, 以 乙腈 为溶剂, 反应 0.33h, 以83%的产率得到4,4,4-trifluoro-2-iodobutan-1-ol
    参考文献:
    名称:
    可见光-烯烃介导的碘全氟烷基化及其在关键助溶剂中间体的合成中的应用
    摘要:
    描述了两种有效的连续流碘全氟烷基化方法:在450 nm辐射下使用0.05 mol%的ylene二酰亚胺(PDI)光催化剂或在405 nm辐射下使用亚化学计量的三乙胺。与批处理方法相比,这些方法可以显着提高生产率。机械地和在底物范围内研究了三乙胺介导的方法。还报道了活性药物成分侧链的克级合成,它是通过光化学碘全氟烷基化,然后进行氢解而流动的。
    DOI:
    10.1021/acs.orglett.9b01992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Non-aqueous electrolytic solution
    申请人:Koh Meiten
    公开号:US08871384B2
    公开(公告)日:2014-10-28
    There is provided a non-aqueous electrolytic solution comprising an electrolyte salt, a specific fluorine-containing solvent and a fluorine-containing cyclic carbonate represented by the formula (A1): wherein X1 to X4 are the same or different and each is —H, —F, —CF3, —CHF2, —CH2F, —CF2CF3, —CH2CF3 or —CH2OCH2CF2CF3; at least one of X1 to X4 is —F, —CF3, —CF2CF3, —CH2CF3 or —CH2OCH2CF2CF3, and the non-aqueous electrolytic solution has further excellent noncombustibility and is suitable for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ies.
    提供一种非电解质溶液,包括电解质盐、一种特定的含溶剂和一种由式(A1)表示的含环状碳酸酯:其中X1到X4相同或不同,每个为—H,—F,—CF3,—CHF2,—CH2F,—CF2 ,—CH2 或—CH2OCH2CF2 ;X1到X4中至少有一个为—F,— ,—CF2 ,—CH2 或—CH2OCH2CF2 。该非电解质溶液具有极佳的不燃性,适用于离子电池。
  • Free-Radical Catalyzed Addition of Unsaturated Alcohols to Perhaloalkanes<sup>1</sup>
    作者:J. D. PARK、F. E. ROGERS、J. R. LACHER
    DOI:10.1021/jo01065a100
    日期:1961.6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