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历史搜索
热门化合物
HOT
喹啉
水杨醛
二溴甲烷
谷胱甘肽
L-乳酸
苯巴比妥
辣椒碱
非那明
百草枯
联苯烯
首页
分子通
[(Ru(eta.(3),eta.(3)-C10H16)(mu-I)I)2]
[(Ru(eta.(3),eta.(3)-C10H16)(mu-I)I)2] | 163429-82-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Ru(eta.(3),eta.(3)-C10H16)(mu-I)I)2]
英文别名
——
CAS
163429-82-1
化学式
C
20
H
32
I
4
Ru
2
mdl
——
分子量
982.232
InChiKey
VSXQJLIPLRJKKL-LBPWLZMHSA-J
BEILSTEIN
——
EINECS
——
物化性质
计算性质
ADMET
安全信息
SDS
制备方法与用途
上下游信息
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表征谱图
同类化合物
相关功能分类
相关结构分类
反应信息
作为反应物:
描述:
[(Ru(eta.(3),eta.(3)-C10H16)(mu-I)I)2]
、
乙腈
以
氘代氯仿
为溶剂, 生成
[Ru(eta.(3),eta.(3)-C10H16)(MeCN)I2]
参考文献:
名称:
钌(IV)的中性和阴离子卤化物络合物
摘要:
摘要在室温下,在CH 2 Cl 2中用[PPh 4] Cl处理钌(IV)络合物[{Ru(η3:η3 -C 10 H 16)Cl(μ-Cl)} 2](3a)结果导致立即形成了阴离子三氯配合物[PPh 4] [Ru(η3:η3 -C 10 H 6)Cl 3](4a)的橙色溶液,其中氯化物配体采用子午线型排列。配合物4a已通过光谱学手段和X射线晶体学表征。发现赤道RuCl距离明显长于轴向RuCl键长(2.418(1)平均vs. 2.458(1)A)。溴类似物[PPh 4] [Ru(η3:η3 -C 10 H 16)Br 3](4b)与3a溴类似物[[Ru(η3:η3 -C 10 H 16)Br(μ-Br)2](3b),通过4a与LiBr i丙酮反应。通过3a与LiBr的反应,可以更简单地合成络合物3b,同时用Ag [BF 4]预处理3a,然后添加LiI,得到碘络合物[{Ru(η3:η3 -C
DOI:
10.1016/0020-1693(94)04231-j
作为产物:
描述:
silver tetrafluoroborate 、 dichloro-bis-μ-chloro-bis[(1-3η:6-8η)-2,7-dimethyloctadienediyl]diruthenium(II) 、 lithium iodide 以
丙酮
为溶剂, 以49%的产率得到[(Ru(eta.(3),eta.(3)-C10H16)(mu-I)I)2]
参考文献:
名称:
钌(IV)的中性和阴离子卤化物络合物
摘要:
摘要在室温下,在CH 2 Cl 2中用[PPh 4] Cl处理钌(IV)络合物[{Ru(η3:η3 -C 10 H 16)Cl(μ-Cl)} 2](3a)结果导致立即形成了阴离子三氯配合物[PPh 4] [Ru(η3:η3 -C 10 H 6)Cl 3](4a)的橙色溶液,其中氯化物配体采用子午线型排列。配合物4a已通过光谱学手段和X射线晶体学表征。发现赤道RuCl距离明显长于轴向RuCl键长(2.418(1)平均vs. 2.458(1)A)。溴类似物[PPh 4] [Ru(η3:η3 -C 10 H 16)Br 3](4b)与3a溴类似物[[Ru(η3:η3 -C 10 H 16)Br(μ-Br)2](3b),通过4a与LiBr i丙酮反应。通过3a与LiBr的反应,可以更简单地合成络合物3b,同时用Ag [BF 4]预处理3a,然后添加LiI,得到碘络合物[{Ru(η3:η3 -C
DOI:
10.1016/0020-1693(94)04231-j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热门分子
TOP
喹啉 | 91-22-5
水杨醛 | 90-02-8
二溴甲烷 | 74-95-3
谷胱甘肽 | 70-18-8
L-乳酸 | 79-33-4
苯巴比妥 | 50-06-6
辣椒碱 | 404-86-4
非那明 | 300-62-9
百草枯 | 4685-14-7
联苯烯 | 259-79-0
香茅醛 | 106-23-0
苯甲腈 | 100-47-0
4-硝基苯肼 | 100-16-3
黄夹苷 | 11018-93-2
上一个:Fe(5,15-(o,o'(2-hydroxy-2'-methyl-3,3'-diamidobiphenyl)diphenylporphyrinate))(CO)(1-methylimidazol)
下一个:1-(4-chlorobenzyl)-2-(d2-(2,2,3,3,4,4,5,5-d8-pyrrolidin-1-yl)methyl)-1H-benzo[d]imidazo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