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Mn2(CO)6(μ-2-mercapto-1-methylimidazolate)2 | 1161835-43-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Mn2(CO)6(μ-2-mercapto-1-methylimidazolate)2
英文别名
[Mn2(CO)6(μ-2-mercapto-1-methylimidazole)2]
Mn2(CO)6(μ-2-mercapto-1-methylimidazolate)2化学式
CAS
1161835-43-3
化学式
C14H10Mn2N4O6S2
mdl
——
分子量
504.265
InChiKey
QFHOTGKFGKOHFY-UHFFFAOYSA-L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tris(acetonitrile)tricarbonylmolybdenum(0)Mn2(CO)6(μ-2-mercapto-1-methylimidazolate)2四氢呋喃 为溶剂, 以14%的产率得到[MoMn2(CO)8(μ-CO)2(μ3-2-mercapto-1-methylimidazole)2]
    参考文献:
    名称:
    含有桥连 2-Mercapto-1-methylimidazole 配体的新型混合金属羰基配合物
    摘要:
    [Mn2(CO)10] 与 2-mercapto-1-methylimidazole 在 Me3NO 存在下在 25 °C 下反应得到两种新的二锰配合物 [Mn2(CO)6(μ-SN2C4H5)2] (1) 和 [Mn2 (CO)7(μ-SN2C4H5)2] (2)。化合物 1 由两个 μ-SN2C4H5 配体组成,每个配体通过硫原子与两个 Mn 原子结合,并通过氮原子与一个 Mn 原子结合,形成四元螯合环。发现化合物 2 由一个 μ-SN2C4H5 配体以与 1 类似的键合模式组成,但另一个 μ-SN2C4H5 配体通过硫原子配位到一个 Mn 原子并通过氮原子配位到另一个 Mn 原子。化合物1也作为[Mn2(CO)8(NCMe)2]与2-巯基-1-甲基咪唑反应的唯一产物获得。相比之下,[Re2(CO)8(NCMe)2] 与 2-mercapto-1-methylimidazole 的类似反应导致形成二、三、和四核配合物
    DOI:
    10.1002/zaac.200800306
  • 作为产物:
    描述:
    [Mn2(CO)7(μ-2-mercapto-1-methylimidazolex)2] 在 Me3NO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以96%的产率得到Mn2(CO)6(μ-2-mercapto-1-methylimidazolate)2
    参考文献:
    名称:
    含有桥连 2-Mercapto-1-methylimidazole 配体的新型混合金属羰基配合物
    摘要:
    [Mn2(CO)10] 与 2-mercapto-1-methylimidazole 在 Me3NO 存在下在 25 °C 下反应得到两种新的二锰配合物 [Mn2(CO)6(μ-SN2C4H5)2] (1) 和 [Mn2 (CO)7(μ-SN2C4H5)2] (2)。化合物 1 由两个 μ-SN2C4H5 配体组成,每个配体通过硫原子与两个 Mn 原子结合,并通过氮原子与一个 Mn 原子结合,形成四元螯合环。发现化合物 2 由一个 μ-SN2C4H5 配体以与 1 类似的键合模式组成,但另一个 μ-SN2C4H5 配体通过硫原子配位到一个 Mn 原子并通过氮原子配位到另一个 Mn 原子。化合物1也作为[Mn2(CO)8(NCMe)2]与2-巯基-1-甲基咪唑反应的唯一产物获得。相比之下,[Re2(CO)8(NCMe)2] 与 2-mercapto-1-methylimidazole 的类似反应导致形成二、三、和四核配合物
    DOI:
    10.1002/zaac.20080030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Tetranuclear group 7/8 mixed-metal and open trinuclear group 7 metal carbonyl clusters bearing bridging 2-mercapto-1-methylimidazole ligands
    作者:Shishir Ghosh、Shariff E. Kabir、Salina Pervin、Arun K. Raha、G. M. Golzar Hossain、Daniel T. Haworth、Sergey V. Lindeman、Dennis W. Bennett、Tasneem A. Siddiquee、Luca Salassa、Herbert W. Roesky
    DOI:10.1039/b819226j
    日期:——
    The reactivity of group 7 metal dinuclear carbonyl complexes [M(2)(CO)(6)(mu-SN(2)C(4)H(5))(2)] (1, M = Re; 2, M = Mn) toward group 8 metal trinuclear carbonyl clusters were examined. Reactions of 1 and 2 with [Os(3)(CO)(10)(NCMe)(2)] in refluxing benzene furnished the tetranuclear mixed-metal clusters [Os(3)Re(CO)(13)(mu(3)-SN(2)C(4)H(5))] (3) and [Os(3)Mn(CO)(13)(mu(3)-SN(2)C(4)H(5))] (4), respectively
    第7组属双核羰基配合物的反应性[M(2)(CO)(6)(mu-SN(2)C(4)H(5))(2)](1,M = Re; 2,M对第8族属三核羰基簇进行检验。1和2与[Os(3)(CO)(10)(NCMe)(2)]在回流的苯中的反应提供了四核混合属簇[Os(3)Re(CO)(13)(mu(3 )-SN(2)C(4)H(5))](3)和[Os(3)Mn(CO)(13)(mu(3)-SN(2)C(4)H(5) )](4)。用Ru(3)(CO)(12)对1和2进行类似处理得到了类似物[Ru(3)Re(CO)(13)(mu(3)-SN(2)C(4)H(5 ))](5)和[Ru(3)Mn(CO)(13)(mu(3)-SN(2)C(4)H(5))](6),但在2的情况下还形成了副产物[Mn(3)(CO)(10)(mu-Cl)(mu(3)-SN(2)C(4)H(5))(2)](7)。化合物具有由四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