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η5-cyclopentadienyl)2ZrCl(N(CH2Ph)2)] | 474833-20-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η5-cyclopentadienyl)2ZrCl(N(CH2Ph)2)]
英文别名
——
[(η5-cyclopentadienyl)2ZrCl(N(CH2Ph)2)]化学式
CAS
474833-20-0
化学式
C24H24ClNZr
mdl
——
分子量
453.138
InChiKey
DZPBQOQBZXBXAW-UHFFFAOYSA-M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η5-cyclopentadienyl)2ZrCl(N(CH2Ph)2)]甲基锂甲苯 为溶剂, 以77%的产率得到[(η5-cyclopentadienyl)2Zr(Me)(N(CH2Ph)2)]
    参考文献:
    名称:
    氧化锆茂铁和酮亚胺的合成及其乙烯聚合活性的研究
    摘要:
    锆茂[Cp 2 Zr(Cl)N(CH 2 Ph)2 ](5)和锆茂酮[Cp 2 Zr(Cl)NC(Bu t)Ph](7)和[Cp 2 Zr(Cl)N = C(NMe 2)2 ](9)是通过适当的锂化有机氮化合物与二茂锆(2)之间的金属转移反应制备的。此外,它们的甲基化衍生物[Cp 2 Zr(Me)N(CH 2 Ph)2 ](6),[Cp 2 Zr(Me)NC(Bu t)Ph](8),和混合[Cp 2 Zr的(Me)的NC(NME 2)2 ](10),制备了由每个复合物的反应5,7和9与的MeLi。化合物5和7的特征在于X射线晶体学和共晶配合物的结构[Cp 2 Zr(Cl)NC(Bu t)Ph] 0.4 [Cp 2 Zr(Me)NC(Bu t)相似地确定了Ph] 0.6(14)。所有物的5 - 10是在MAO助催化剂存在下乙烯聚合的活性催化剂。相反,没有使用B(C 6 F 5)3作
    DOI:
    10.1016/s0022-328x(02)01559-0
  • 作为产物:
    描述:
    二氯二茂锆lithium dibenzylamide甲苯 为溶剂, 以47%的产率得到[(η5-cyclopentadienyl)2ZrCl(N(CH2Ph)2)]
    参考文献:
    名称:
    氧化锆茂铁和酮亚胺的合成及其乙烯聚合活性的研究
    摘要:
    锆茂[Cp 2 Zr(Cl)N(CH 2 Ph)2 ](5)和锆茂酮[Cp 2 Zr(Cl)NC(Bu t)Ph](7)和[Cp 2 Zr(Cl)N = C(NMe 2)2 ](9)是通过适当的锂化有机氮化合物与二茂锆(2)之间的金属转移反应制备的。此外,它们的甲基化衍生物[Cp 2 Zr(Me)N(CH 2 Ph)2 ](6),[Cp 2 Zr(Me)NC(Bu t)Ph](8),和混合[Cp 2 Zr的(Me)的NC(NME 2)2 ](10),制备了由每个复合物的反应5,7和9与的MeLi。化合物5和7的特征在于X射线晶体学和共晶配合物的结构[Cp 2 Zr(Cl)NC(Bu t)Ph] 0.4 [Cp 2 Zr(Me)NC(Bu t)相似地确定了Ph] 0.6(14)。所有物的5 - 10是在MAO助催化剂存在下乙烯聚合的活性催化剂。相反,没有使用B(C 6 F 5)3作
    DOI:
    10.1016/s0022-328x(02)01559-0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Regioselective reductive transamination of peptidic amides enabled by a dual Zr(IV)–H catalysis
    作者:Jian-Tao Tang、Yu Gan、Xuejiao Li、Baihua Ye
    DOI:10.1016/j.chempr.2022.11.002
    日期:2022.12
    is a common structural motif of peptides and biologically active molecules, is a highly attractive target for catalytic transformations. Despite its high synthetic potential, the chemical inertness of the amide bond, owing to its resonance stabilization, has rendered this approach challenging. Existing catalytic modes essentially include metal-catalyzed carbon–nitrogen bond activation, transamidation
    酰胺基团是肽和生物活性分子的常见结构基序,是催化转化的极具吸引力的目标。尽管具有很高的合成潜力,但由于共振稳定性,酰胺键的化学惰性使这种方法具有挑战性。现有的催化方式主要包括属催化的碳氮键活化、转酰胺基反应和催化酰胺还原。在此,我们报告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催化还原转作用方案酰胺到交换身份的胺。通过缩醛胺的中介作用,酰胺与各种外部胺的组合会产生各种单胺和二胺,产率高,官能团相容性高,手性保留。还实现了带有多个酰胺基序的寡聚肽衍生物的区域选择性后修饰,并且实验研究和 DFT 计算都解释了位点选择性的起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