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Fe(phthalocyaninato)(CO)(DMSO) | 58384-96-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Fe(phthalocyaninato)(CO)(DMSO)
英文别名
——
Fe(phthalocyaninato)(CO)(DMSO)化学式
CAS
58384-96-6
化学式
CO*C2H6OS*C32H16N8*Fe
mdl
——
分子量
674.525
InChiKey
RVPWWWHGBJRXBU-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吡啶存在下酞菁基亚铁(II)与一氧化碳在二甲基亚砜中反应的平衡和动力学研究。形成瞬态的证据
    摘要:
    分别测量了[Fe(pc)(demo)X] [pc =酞菁,dmso =二甲基亚砜,X =吡啶(py)或一氧化碳]轴向取代的平衡和速率常数。在dmso中于20±0.5°C溶剂中溶解。这些数据证实了金属-dmso键的低稳定性和高不稳定性。金属与dso的π背键似乎也起作用。溶剂效果次要。速率数据表明,离解取代过程的五坐标中间体在进入的亲核试剂之间有一定程度的区别。给出并讨论了形成包含两个吡啶和一个一氧化碳分子的长寿命瞬态的证据。
    DOI:
    10.1039/dt9850001113
  • 作为产物:
    描述:
    bis(dimethyl sulphoxide)phthalocyaninatoiron(II)-dimethyl sulphoxide (1/2) 在 CO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以8%的产率得到Fe(phthalocyaninato)(CO)(DMSO)
    参考文献:
    名称:
    酞菁基亚铁(II)的羰基衍生物,尤其是那些含有VI组轴向供体原子的羰基衍生物。羰基(N,N-二甲基甲酰胺)邻苯二甲氰基亚铁(II)的晶体和分子结构以及某些产品的mössbauer研究
    摘要:
    通过羰基铁,Fe(CO)5或Fe 2(CO)的反应,制备了酞菁基亚铁(II)FePc的羰基加合物,其中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轴向配体FePc(CO)DMF。参照图9,使用在DMF中的邻邻苯二甲腈作为溶剂。报道了几种通式为FePc(CO)L的FePc的羰基加合物,其中L为具有氧,硫和氮供体原子的配体(L =四氢呋喃,H 2 O,CH 3OH,二甲基亚砜,四氢噻吩,氨水,正丙胺,二乙胺,三乙胺)。用X射线衍射方法研究了FePc(CO)DMF·DMF的晶体和分子结构。该化合物具有单斜晶胞和空间群P 2 1 / n,a 9.86(1),b 17.35(3),c 19.79(4)»,β87.9(2)°,Z = 4,U 3383» 3,D 3 1.458 g厘米-3。铁原子与大环的四个内部氮原子,一氧化碳(Fe-C距离1.72(2)»)和DMF(Fe-O距离2.07(1)»)六配位。额外的D
    DOI:
    10.1016/s0022-328x(00)88569-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Cyanide binding to phthalocyaninatoiron(II) in dimethyl sulfoxide in the presence of carbon monoxide: kinetic and equilibrium study
    作者:Alberto Boffi、Claudio Ercolani、Fabrizio Monacelli、Paolo Ascenzi
    DOI:10.1016/s0020-1693(97)05562-x
    日期:1998.1
    Abstract Kinetics and equilibrium measurements for the reversible binding of CN to carbonylated phthalocyaninatoiron(II) ([Fe(pe)(CO)-(dmso)]) have been carried out, at 25.0°C in dimethyl sulfoxide. The rate of cynide binding to [Fe(pe)(CO)(dmso)] is limited by the rate of CO dissociation and the ultimate formation of [Fe(pe)(CN) 2 ] 2 does not occur via [Fe(pe)(CO)(CN)]. These results agree with a
    摘要在二甲亚砜中,于25.0°C进行了CN与羰基化酞菁(II)([Fe(pe)(CO)-(dmso)])可逆结合的动力学和平衡测量。化物与[Fe(pe)(CO)(dmso)]的结合速率受CO解离速率的限制,[Fe(pe)(CN)2] 2的最终形成不会通过[Fe(pe) )(CO)(CN)]。这些结果与CO对反式dmso的强烈脱去作用相一致。讨论了这种影响的含义。
查看更多